耏
耏字的筆畫:9畫;
I
ér
ㄦˊ
〔《廣韻》如之切,平之,日。〕
1.鬍鬚。
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:“沙漠之北,蔥嶺之西,冒耏之類,跋涉懸度。”
李賢註:“言鬚鬢多,蒙冒其面。”
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下·波斯》:“祠夕,以麝揉蘇,澤耏顏鼻耳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族制》:“自非前世之競存,則仲尼、子弓雕額冒耏也久矣,又安得淵聖之材而制是法乎!”
2.指獸類頭頸部位向下披的長毛。
3.多鬚貌。
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“侯昭元年”唐司馬貞索隱:“《字林》以多須髮曰耏。”
4.姓。
春秋宋有耏班。見《左傳·文公十一年》。
II
nài
ㄋㄞˋ
〔《廣韻》奴代切,去代,泥。〕
剃除鬢鬚。古代一種刑罰。
《漢書·惠帝紀》:“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、舂者,皆耏為鬼薪、白粲。”
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下·波斯》:“刑有髡、鉗、刖、劓,小罪耏。”
阅读:91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