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行
(卻行,卻行)
1.倒退而行。
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太子跪而逢迎,卻行為道。”
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:“後上朝,太公擁彗,迎門卻行。上大驚,下扶太公。”
宋蘇軾《集英殿秋宴教坊詞·放隊》:“峨鬟佇立,斂袂卻行。”
康有為《上清帝第六書》:“謠謗並起,水火相攻,以此而求變法之有效,猶卻行而求及前也。”
2.指能倒走的小動物,如蚯蚓之屬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梓人》:“卻行、仄行、連行、紆行……謂之小蟲之屬。”
鄭玄註:“卻行,螾衍之屬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案此蟲能兩頭行,是卻行。”
阅读:12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