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身
1.自縛其身。表示歸順。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衛君之來也,衛國之半曰:‘不若朝於晉。’其半曰:‘不若朝於吳。’然衛君以為吳可歸骸骨也,故束身以受命。”
《梁書·袁昂傳》:“永元末,義師至京師,州牧郡守皆望風降款,昂獨拒境不受命……建康城平,昂束身詣闕,高祖宥之不問也。”
唐羅隱《讒書·婦人之仁》:“漢祖得天下,而良平之功不少焉。吾觀留侯破家以讎韓,曲逆束身以歸漢,則有為之用,先見之明,又何以加焉。”
清戴名世《書許榮事》:“吾所以起兵,第獲保鄉土親戚,以待真主,束身歸命,吾之願也。”
2.約束自己,謂不放縱。
晉袁宏《後漢紀·和帝紀下》:“臣暢知大貸不可再得,束身不敢復出。”
宋王禹偁《右衛將軍秦公墓誌銘》:“諸郡守長,於蒼黃中侵取官財,用以封植,後皆自敗,並伏其辜;惟公束身而歸,毫釐無取。”
清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一:“自戊午興大獄,而朱門後起之秀始知束身安分。”
3.裹身。
唐裴鉶《傳奇·崑侖奴》:“磨勒笑曰:‘後夜乃十五夜,請深青絹兩疋,為郎君製束身之衣。’”
《清平山堂話本·洛陽三怪記》:“黃羅抹額,汙驂皂羅袍光;袖繡團花,黃金甲束身微窄地。”
明袁宏道《閑居》詩:“藤帶絲袍強束身,壯風雖厲不吹塵。”
阅读:104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