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溫

簡體溫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溫字筆畫:13畫。

(溫,溫)

I

wēn

ㄨㄣ

1.暖和;不冷不熱。

《墨子·辭過》:“古之民,未知為衣服,時衣皮帶茭,冬則不輕而溫,夏則不輕而凊。”
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食不媮而為飽兮,衣不茍而為溫。”

清葆光子《物妖誌·虎》:“見路傍有茅舍,中有煙火甚溫,乃往就之。”

柯靈《香雪海·文苑絮語》:“戲劇要求不溫不火,文學要求不枝不蔓。”

2.使暖,稍微加熱。
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凡為人子之禮,冬溫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”

魯迅《吶喊·孔乙己》:“櫃裏面預備著熱水,可以隨時溫酒。”

3.溫度。

草明《乘風破浪》第二三章:“他又跑到大罐組,那兒的工友冒著高溫刷罐。”

秦牧《長河浪花集·歐洲的風雪和陰霾》:“那天,莫斯科的氣溫是零下十七度。”

諶容《人到中年》十九:“量體溫的護士,送早飯的衛生員,接早班的大夫,川流不息地來了。”

4.溫和。

《書·舜典》:“直而溫,寬而栗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正直者失於太嚴,故令正直而溫和。”

《詩·邶風·燕燕》:“終溫且惠,淑慎其身。”

鄭玄箋:“溫謂顏色和也。”

清龔自珍《己亥雜詩》之一三一:“陶潛磊落性情溫,冥報因他一飯恩。”

5.色澤柔潤。

戰國楚宋玉《神女賦》:“須臾之間,美貌橫生,曄兮如華,溫乎如瑩。”

《文選·謝靈運〈入彭蠡湖口〉詩》:“金膏滅明光,水碧綴流溫。”

李善註:“流溫,言水玉溫潤也。”

6.溫習。

《論語·為政》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

邢昺疏:“溫,尋也。言舊所學得者,溫尋使不忘,是溫故也。”

唐王維《山中與裴秀才迪書》:“足下方溫經,猥不敢相煩。”

汪敬熙《一個勤學的學生》:“他卻不理他,仍然臥在床上,呆呆的溫他的好夢。”

7.豐足,富裕。

漢董仲舒《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》:“身寵而載高位,家溫而食厚祿。”

宋周密《齊東野語·張定叟失出》:“君家素溫,為我養母終其身,則吾死不為徒死矣。”

元劉祁《歸潛誌》卷十三:“吾在南方時,從父母仕宦,家資頗溫。”

8.中醫學病名。熱病的總稱。

《素問·熱論》:“凡病傷寒而成溫者,先夏至日者為病溫,後夏至日者為病暑。”

《藝文類聚》卷四引漢應劭《風俗通》:“五月五日,以五綵絲繫臂者,辟兵及鬼,令人不病溫。”

《醫宗金鑒·幼科雜病心法要訣·瘟疫門》:“冬受寒邪不即病,復感春寒發名溫。”

9.中醫學名詞。溫補,用溫性藥物補養正氣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“勞者溫之,結者散之……散者收之,損者溫之。”

10.古國名。

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四月,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。”

楊伯峻註:“溫,周王畿內之小國,當在今河南省溫縣稍南三十裏之地。”

11.古水名。即今南盤江。
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溫,溫水。出楗為符,南入黔水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延江水》:“溫水一曰煖水,出犍為符縣而南入黚水。”

12.姓。

漢代有溫序。見《後漢書》本傳。

II

yùn

ㄩㄣˋ

1.通“薀”。積蓄;含蓄。

南朝梁鍾嶸《詩品》卷上:“陸機所擬十四首,文溫以麗,意悲而遠。”

宋王觀國《學林·薀》:“《廣韻》曰:‘薀,藏也,俗作薀。’……凡此或用薀字,或用溫字,或用醞字,皆讀於問切,有含蓄重厚之意。古人多假借用字,故薀、溫、醞三字雖不同,其義皆同於薀。”

清曹寅《喜葉桐初至》詩:“詩惟滌穢囊如洗,溫不增華客是松。”

2.通“慍”。惱怒。
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子兵法·火攻》:“主不可以怒興軍,將不可以溫戰。”

阅读:1058

●溫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