牸
牸字的筆畫:10畫;
zì
ㄗˋ
〔《廣韻》疾置切,去誌,從。〕
1.母牛。
漢焦贛《易林·訟之井》:“大壯(牡)肥牸,惠我諸舅,內外和穆,不憂飢渴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丁誌·師逸來生債》:“拂旦,田僕來報,昨夜三更,白牸生犢。”
《明史·五行誌三》:“銅仁黃牸產犢,滿身有紋,即死。”
2.泛指牛。
唐劉言史《初下東周贈孟郊》詩:“身著木葉衣,養鹿兼牸耕。”
唐許渾《題灞西駱隱居》詩:“往往乘黃牸,鹿裘烏角巾。”
宋嶽珂《桯史·牸牧相衛》:“有詹氏子十九歲,牧一牸墳側……有虎出於薄,直前搏牸。”
3.泛指雌性牲畜或獸類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養牛馬驢騾》:“子欲速富,當畜五牸。”原註:“牛、馬、豬、羊、驢五畜之牸。”參見“牸馬”。
阅读:9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