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存實亡
【成語】:名存實亡
【拼音】:míng cún shí wáng
【出處】:唐·韓愈《處州孔子廟碑》:“郡邑皆有孔子廟,或不能修事,雖設博士弟子,或役於有司,名存實亡。”
【示例】:五代兵革相繼,禮法陵夷,顧惟考課之文祗拘州縣之輩,黜陟既異,~。 ★《宋史·梁鼎傳》
【近義詞】:有名無實
【反義詞】:名副其實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補語;形容隻剩一個空名
【英文】:nominal
【日文】:有名無実になる
(名存實亡,名存實亡)
唐韓愈《處州孔子廟碑》:“郡邑皆有孔子廟,或不能修事,雖設博士弟子,或役於有司,名存實亡,失其所業。”
宋蘇軾《東坡誌林·周東遷失計》:“夏商之王,皆五六百年,其先王之德無以過周,而後王之敗亦不減幽厲,然至於桀紂而後亡。其未亡也,天下宗之,不如東周之名存而實亡也。”
清周亮工《書影》卷六:“今閩中戰艘尚有名水車者,然名存實亡矣。”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四章:“東北已經淪陷四年多;華北也早就名存實亡。”
阅读:165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