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處

簡體處字的筆畫:5畫;繁體處字筆畫:11畫。

(處,處)

I

ch·

ㄔㄨˇ

〔《廣韻》昌與切,上語,昌。〕

1.居住;居於,處在。
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。”

《莊子·至樂》:“魚處水而生,人處水而死。”

《史記·樗裏子甘茂列傳》:“昔曾參之處費,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。”

唐韓愈《江漢答孟郊》詩:“終宵處幽室,華燭光爛爛。”

巴金《家》二五:“我看你在舊家庭裏處得太久,舊習慣染得太深了。”

2.居家不仕,隱居。
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。”

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可以處而處,可以仕而仕,孔子也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章廷謙》:“居今之世,手頭略有餘裕,便或出或處,自由得多。”

3.指女子居家或未嫁。參見“處女”。

4.安居;安身。

《詩·小雅·四牡》:“豈不懷歸,王事靡盬,不遑啟處。”

毛傳:“啟,跪;處,居。”

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,封畿之內勤勞不處,二者之咎,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遠達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至於一歲之限,不合禮意,又違先帝已然之法,所未敢處。”

李賢註:“處,猶安也。”
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》詩:“闢窮見窘,無地自處。”

5.留,留下。

《禮記·射義》:“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:‘幼壯孝弟,耆耋好禮,不從流俗,脩身以俟死者不?在此位也。’蓋去者半,處者半。”

鄭玄註:“處,猶留也。”

《史記·樗裏子甘茂列傳》:“蘇代謂齊湣王曰:‘夫甘茂,賢人也。今秦賜之上卿,以相印迎之。

甘茂德王之賜,好為王臣,故辭而不往。今王何以禮之?’齊王曰:‘善。即位之上卿而處之。’”司馬貞索隱:“處,猶留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》:“取之既已詳,使之既已當,處之既已久,至其任之也又專焉。”

6.自居。

《呂氏春秋·審分》:“和而不矜,成而不處。”

唐李白《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》:“一麾而靜妖氛,成功不處,五讓而傳劍璽,德冠樂推。”

7.停止,止歇。

《易·小畜》:“既雨既處。”

程頤傳:“既處,既止也。”

《大戴禮記·誥誌》:“川谷不處,深淵不涸。”

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渾元運物,流不處兮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渾元,天地之氣也;處,止也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祝盟》:“‘夙興夜處’,言於祔廟之祝。”

8.對待。
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﹝顏淵﹞謂子路曰:‘何以處我?’”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談說之術,矜莊以蒞之,端誠以處之,堅彊以持之。”

唐韓愈《與袁相公書》:“諸弟皆優贍有餘,而宗師妻子常寒露飢餒,宗師怡然處之,無有難色。”

巴金《家》九:“這些日子來他對於任何大事小事差不多都是以平靜的態度處之的。”

9.相處,交往。

《詩·小雅·黃鳥》:“此邦之人,不可與處。”

《莊子·德充符》:“久與賢人處則無過。”

唐韓愈《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誌銘》:“與賓客處如布衣時,自持卑一不易。”

楊朔《中國人民的心》:“他就是這麽個人,和誰都處得來。”

10.引申為相交往的人,即老朋友。

《鶡冠子·天則》:“尊君卑臣,非計親也;任賢使能,非與處也。”

陸佃註:“處,故舊也。”

11.交,交接;交戰。
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凡人之動也,為賞慶為之,則見害傷焉止矣……大寇則至,使之持危城則必畔,遇敵處戰則必北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》:“喀齊喀貝勒次鳳翔,堅守不出。勢不與處,雖原州圍未解,可且赴德順。”

12.安頓;安排。

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“靡奔有鬲氏,浞因羿室,生澆及豷……處澆於過,處豷於戈。”

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》:“故先王之處民,處工於官府,處農於畎畝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六:“這是你家害我的,須憑你家裏怎麽處我?”

13.引申為處置,發落。

《資治通鑒·唐懿宗鹹通九年》:“刺史崔雍遣人以牛酒犒之,引賊登樓共飲,命軍士皆釋甲,指所愛二人為子弟,乞全之,其餘惟賊所處。”

14.處罰,懲辦。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慕賢》:“竊人之財,刑辟之所處;竊人之美,鬼神之所責。”

唐韓愈《復仇狀》:“凡有復父讎者事發,具其事申尚書省,尚書省集議奏聞,酌其宜而處之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九回:“你若是這樣胡鬧,我即刻送到縣裏處你。”

15.治理;辦理。
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明王始立,而處國有制。”

《舊唐書·趙涓傳》:“﹝德宗﹞曰:‘朕懵於理道,處事未精。’”清李漁《憐香伴·隨車》:“小姐雖然不肯變節,萬一曹公許了他,怎麽處?”

16.指辦法。

《西遊記》第七二回:“沙僧道:‘哥哥仔細。’行者道:‘我自有處。’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三:“房氏道:‘隻為賴家欺小婦人是偷寄的東西,已後去取,推三阻四,不肯拿出來還了。’知縣道:‘這個我自有處。’”

17.決斷;定奪。

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驪姬問焉,曰:‘吾欲作大事,而難三公子之徒如何?’對曰:‘早處之,使知其極。’”韋昭註:“處,定也。”

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將動心冀為後者,殘賊不仁,若廣陵、昌邑之類?臣愚不能處也。”

顏師古註:“處,斷決也。”

清李漁《巧團圓·叠駭》:“[生]:‘我乃有父之人,不便再為嗣子,講過在先,省得後來招怪。’[老旦]:‘且到家中再處。’”

18.委任,任用。

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:“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親,其功多者賞之,其能當者處之。”

唐韓愈《上張僕射書》:“下之事上,不一其事,上之使下,不一其事,量力而任之,度才而處之。”

宋曾鞏《本朝政要策·任將》:“李漢超、郭進皆終於觀察使,所居不過巡檢使之名,終不以大將處之。”

19.當,擔任;承受。

《荀子·堯問》:“處官久者士妒之,祿厚者民怨之,位尊者君恨之。”

晉袁宏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及其臨終顧託,受遺作相,劉後授之無疑心,武侯處之無懼色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兄弟》:“所以然者,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,處重貴而懷薄義也。”

唐陳子昂《為宗舍人謝賜物第二表》:“自國之寵貴,未聞此榮;草茅孤臣,何以堪處?”宋曾鞏《本朝政要策·宦者》:“淳化中,改黃門院為內侍省,而置昭宣使,以王延德、王繼恩、杜彥鈞處之。”

20.保持;執持。

《荀子·正名》:“不賂貴者之權埶,不利傳辟者之辭,故能處道而不貳。”

漢劉向《列女傳·楚昭貞姜》:“守義死節,不為茍生,處約持信,以成其貞。”

21.主持;執掌。

《管子·任法》:“主之所處者四:一曰文,二曰武,三曰威,四曰德。”
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流業》:“若道不平淡,與一材同好,則一材處權,而眾材失任矣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隋文帝仁壽二年》:“上聞而善之,徵為大理卿,處法平允。”

22.謀生,維持生活。

《商君書·徠民》:“彼土狹而民眾……民上無通名,下無田宅,而恃奸務末作以處。”

23.審度;辨察。
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夫仁者講功,而智者處物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有始》:“平也者,皆當察其情,處其形。”

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:“衛平乃援式而起,仰天而視月之光,觀鬥所指,定日處鄉。”

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通說上》:“處之為居,為止,常訓也;而又為審度,為辨察,《書》《傳》具有其義。”

24.分別。

《墨子·小取》:“明同異之處。”

宋邵雍《〈伊川擊壤集〉序》:“二者之間,必有處焉。”

25.成立,建立。參見“處家”。

26.占,占有。

《商君書·徠民》:“地方百裏者,山陵處什一,藪澤處什一。”

《韓非子·備內》:“故《桃左春秋》曰:‘人主之疾死者不能處半。’”唐韓愈《送鄭十校理序》:“由是集賢之書盛積,盡秘書所有,不能處其半。”

宋蘇軾《天子六軍之制》:“夫千乘之積,雖為七萬五千人,而有羨卒處其半焉。”

27.生病。

《呂氏春秋·愛士》:“趙簡子有兩白騾而甚愛之,陽城胥渠處,廣門之官夜款門謁曰:‘主君之臣胥渠有疾,醫教之曰,得白騾之肝病則止,不得則死。’……於是召庖人殺白騾。”

高誘註:“處,猶病也。”

28.享有;據有;取。

《論語·裏仁》:“子曰:‘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’”

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抱法處勢則治,背法去勢則亂。”

明唐順之《條陳海防經略事疏》:“今民間搜括已盡,無可處補,而軍門亦無所謂筦搉之利,稍可處者,惟有鹽法而已。”

29.籌劃,設法;打算,著想。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一:“滿生自思囊無半文,空身家去,難以度歲,不若隻在外廂行動,尋些生意,且過了年又處。”

明徐復祚《一文錢》第三齣:“此處山頂上,樹木又密,且又無人往來,何等僻靜,把方纔的芝麻來吃了再處。”

清鄭燮《雍正十年杭州寄舍弟墨》:“自我用人,從不書券,合則留,不合則去……如此存心,是為人處,即是為己處。”

30.聚,聚集。

唐韓愈《送湖南李正字序》:“離十三年,幸而集處,得燕而舉一觴相屬,此天也,非人力也。”

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上:“陳豨有兵二十萬,以後再無續添之兵。於我取軍如大海之水……先教太原魏王處軍十萬,再與陳豨決戰。”

31.常,定準。

《呂氏春秋·誣徒》:“不能教者,誌氣不和,取舍數變,固無恒心,若晏陰喜怒無處。”

高誘註:“處,常也。”

32.姓。

周有處子。見《尚友錄》卷十五。

II

chù

ㄔㄨˋ

1.處所,地方。

《墨子·兼愛中》:“南為江、漢、淮、汝,東流之,註五湖之處。”

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秦,國雖小,其誌大;處雖辟,行中正。”

唐韓愈《次硤石》詩:“試憑高處望,隱約見潼關。”

毛澤東《菩薩蠻·黃鶴樓》詞:“黃鶴知何去?剩有遊人處。”

2.部分;方面。

《孫子·虛實》:“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。”

唐韓愈《與袁相公書》:“誠不忍奇寶橫棄道側,而閤下篋櫝尚有少闕不滿之處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“眾人隻是嫌他,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。”

《西湖佳話·西泠韻跡》:“蘇小小道:‘姨娘之意,愛惜甥女,可謂至矣。但甥女有一癖處,最愛的是西湖山水。’”

3.時,時候。

唐劉長卿《江州留別薛六柳八二員外》詩:“江海相逢少,東南別處長。”

宋嶽飛《滿江紅·寫懷》詞:“怒髮沖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正沒理會處,隻見遠遠地林子裏閃出一道燈光來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三四回:“拖出來看處,原來是個九尾狐貍。”

4.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裡的一級單位、一個部門。如清代中央機關中有軍機處、侍衛處。現在的政府機關或企事業單位有人事處、總務處、技術情報處等。

5.量詞。

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走了這一晚,不遇著一處村坊,哪裏去投宿是好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有說為兩個人的,有說為兩件事的,有說為兩處田地的,紛紛不一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五五回:“這廳上也有一處匾,題著‘補仁諭德’四字。”

華山《雞毛信》:“小山莊有六七處人家,大門全上了鎖。”

6.語氣助詞,表感嘆。相當於“呵”,“啊”。

《敦煌曲子詞·鳳歸雲·閨怨》:“倚牖無言垂血淚,暗三光,萬般無奈處,一爐香盡,又更添香。”

宋辛棄疾《小重山·席上和人韻送李子永提幹》詞:“中年懷抱管弦聲,難忘處,風月此時情。”

元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四摺:“你道我不識親疏,雖然是眼中沒的珍珠處,也須知略辯個賢愚。”

阅读:1697

●處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