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辭
(華辭,華辭)
1.華而不實的話。
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仲尼方且飾羽而畫,從事華辭,以支為旨。”
《後漢書·郭太傳》:“後之好事,或附益增張,故多華辭不經,又類蔔相之書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交際》:“不以巧辨飾其非,不以華辭文其失。”
宋葉適《始議二》:“今世議論勝而用力寡,大則制策,小則科舉……傅合牽連,皆取則於華辭耳,非當世之要言也。”
2.華麗的文辭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哀吊》:“夫弔雖古義,而華辭未造;華過韻緩,則化而為賦。”
章炳麟《國故論衡·文學總略》:“自是以上,乃有鴻儒,鴻儒之文,有經、傳、解故、諸子,彼方目以上第,非若後人擯此於文學外,沾沾焉惟華辭之守,或以論說記序碑誌傳狀為文也。”
阅读:121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