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貼

簡體貼字的筆畫:9畫;繁體貼字筆畫:12畫。

(貼,貼)

tiē

ㄊ〡ㄝ

〔《廣韻》他協切,入帖,透。〕

1.以物質錢;典押。

《說文·貝部》:“貼,以物為質也。”

《南史·蔡廓傳》:“百姓楊元孫以婢采芝貼與同裏黃權,約生子,酬乳哺直。”

唐李嶠《諫建白馬阪大像疏》:“亦有賣舍貼田,以供王役。”參見“貼錢”。

2.補償;補貼。

《西遊記》第三五回:“快快的送將出來還我,多多貼些盤費,喜喜歡歡打發老孫起身,還饒了你這個老妖的狗命!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觀狀》第二三回:“那裏本來是人家住著的,不知他怎麽和人家商量,貼了幾個搬費,叫人家搬了去。”

沙汀《還鄉記》二一:“你要劃得來嘛!像前年樣,你爹把飯錢都貼了。”

3.指送與。
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訣謁》:“秀才,你貼了俺果園那裏去?”

4.靠近。

《水滸傳》第七四回:“原來這壽張縣貼著梁山泊最近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楚遊日記》:“直北有一穴,低僅一尺,闊亦如之,然其下甚燥而平,乃先以炬入,後蛇伏以進,背磨腰貼,以身後聳,乃度此內洞之一關。”
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五:“徐守成的耳朵幾乎完全貼到墻上去了,恨不得穿過墻去緊緊抱著舅舅。”

5.喻專註。

《朱子語類》卷十一:“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,逐句逐字各有著落,方始好商量。”

6.適合;妥當。

宋梅堯臣《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》:“文字皆妥貼,業術無傾攲。”

7.引申為安穩、安定。

宋袁文《甕牖閑評》卷八:“工未畢,而臂疾頓除,安貼如平時。”
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冥誓》:“是看上你年少多情,迤逗俺睡魂難貼。”

魯迅《花邊文學·倒提》:“我們的古人,人民的‘倒懸’之苦是想到的了,而且也實在形容得切貼。”

8.黏附;張貼。

唐溫庭筠《菩薩蠻》詞:“照花前後鏡,花面交相映。新貼繡羅襦,雙雙金鷓鴣。”

宋歐陽修《日本刀歌》:“魚皮裝貼香本鞘,黃白閑雜鋀與銅。”

明袁宏道《墨畦》:“薑攪汁,投廣膠,煎作膏子,貼狗皮上,治腳痛,效甚速。”

巴金《“友誼的海洋”》:“貼別人的大字報也不見得就是發揚民主。”

9.以書或紙充當的夾子。

唐孟郊《古意》詩:“啟貼理針線,非獨學裁縫。”

宋朱弁《曲洧舊聞》卷三:“蜀公與溫公同遊嵩山,各攜茶以行。

溫公以紙為貼,蜀公用小黑木合子盛之。”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六:“一雙春筍玉纖纖,貼兒裏拈線,把繡針兒穿。”

淩景埏校註:“貼兒,放置繡線的夾子。”

10.指箭靶正中心的周圍部分。

《朱子語類》卷六二:“如人射箭,期於中紅心,射在貼上,亦可謂中,終不若他射中紅心者。”

《金史·兵誌》:“凡選弩手之制……取身與杖等,踏弩至三石,鋪弦解索登踏閑集,射六箭皆上垛,內二箭中貼者。”

元無名氏《鎖魔鏡》第五摺:“二郎神正射著紅心射貼,忽見正北上一點光明,二郎神又放一箭,正射破了鎖魔鏡也。”

11.謂貼出。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一》:“每應試,或以筆畫小誤被貼……如題目寫曰字,偶稍狹,即以誤作日字貼。寫己字,末筆偶鋒尖上出,即以誤作已字貼。”

《天雨花》第三回:“胸中卻沒貨,文章做不出來,隨意寫了幾句之乎者也,不像時文,不像古文,又寫不滿卷子,因此頭場便貼了出來。”參見“貼出”。

12.即貼旦。

明徐渭《南詞敘錄》:“貼,旦之外貼一旦也。”

清姚燮《今樂考證·部色》:“其貼則旦之佐,醜則凈之副,外則末之餘,明矣。”參見“貼旦”。

13.副職。
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內臣職掌紀略》:“林衡署、蕃毓署、嘉蔬署、良牧署……各有掌署官一員,貼署僉書數員。”
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內臣職掌紀略》:“盔甲廠……掌廠太監一員,貼廠僉書數十員。”

14.指輔佐,幫助。參見“貼防”。

15.柬帖。

《西遊記》第八七回:“用金貼廣招僧眾,侍奉香火。”

16.量詞。

元李壽卿《度柳翠》第三摺:“母親,將過雙陸來,我和師父打幾貼兒咱。”
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物部三》:“李以十錢易十貼,尚疑草藥性厲,先以二貼自服之,無恙,旦以攜入。”

《說嶽全傳》第三十回:“一貼木排,夾著一隊小船。”

17.方言。拍打。

臧克家《罪惡的黑手》詩:“誰給你的左腮貼上耳光,頂好連右腮也給送上。”

18.方言。栽種。

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二一:“你栽的遲了。是過了白露才貼上的吧!”

阅读:1078

●貼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