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唯

唯字的筆畫:11畫;

I

wéi

ㄨㄟˊ

〔《廣韻》以追切,平脂,以。〕

“隹”的今字。

1.獨;僅;隻有。

《易·乾》:“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聖人乎!”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止足》:“宇宙可臻其極,情性不知其窮,唯在少欲知足,為立涯限爾。”
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四:“予去國二十七年復還,朝儀寖有不同,唯此聲尚存。”

茅盾《無題》一:“夫人唯有逢到她那將護丈夫的‘藝術工作’的一片好心被誤解了時,一定要聲辯。”

2.以;因為。

《老子》:“夫唯不可識,故強為之容。”

《左傳·僖公二年》:“冀之既病,則亦唯君故。”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:“夫唯嗜魚,故不受也。”

3.表示希望、祈請。

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為人臣不忠,當死;言而不當,亦當死。雖然,臣願悉言所聞,唯大王裁其罪。”

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:“恐侍禦者之親左右之說,不察疏遠之行,故敢獻書以聞,唯君王之留意焉。”

漢袁康《越絕書·外傳記範伯傳》:“道聽之徒,唯大王察之。”

4.聽憑;任隨。

《儀禮·燕禮》:“公坐取賓所媵觶,興,唯公所賜。”

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夫上之化下,下之從上,猶泥之在鈞,唯甄者之所為;猶金之在鎔,唯冶者之所鑄。”

《北史·齊煬王憲傳》:“文帝嘗賜諸子良馬,唯其所擇。”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兵智·高仁厚》:“孫子使使報王曰:‘兵既整齊,王可試下觀之,唯王所欲用,雖赴水火猶可也。’”

5.思;考慮。

《資治通鑒·漢靈帝中平六年》:“老臣得罪,當與新婦俱歸私門,唯受恩累世,今當遠離宮殿,情懷戀戀,願復一入直。”

胡三省註引李賢曰:“唯,思念也。”按,《後漢書·何進傳》作“惟”。

《資治通鑒·隋恭帝義寧元年》:“自唯虛薄,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。”

胡三省註:“‘唯’,當作‘惟’。惟,思也。”

6.雖然;即使。

《荀子·性惡》:“今以仁義法正為固無可知可能之理邪?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,不能仁義法正也。”

楊倞註:“唯,讀為雖。”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使時,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不為用,唯大臣亦以為然。”

漢劉向《列女傳·齊東郭姜》:“吾事夫子,國人之所知也,唯辱使者不可以已。”

梁端校註:“唯讀為‘雖’,古字通。”

7.語首助詞。亦寫作“惟”、“維”。
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與其進也,不與其退也。唯何甚!”

《漢書·張良傳》:“今乃立六國後,唯無復立者,遊士各歸事其主,從親戚,反故舊,陛下誰與取天下乎?”顏師古註:“唯,發語之辭。”

II

wěi

ㄨㄟˇ

〔《廣韻》以水切,上旨,以。〕

1.應答聲。

《論語·裏仁》:“子曰:‘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”戰國楚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楚襄王問於宋玉曰:‘先生其有遺行與?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!’宋玉對曰:‘唯,然,有之。’”

《資治通鑒·周赧王四十五年》:“王微聞其言,乃屏左右,跽而請曰:‘先生何以幸教寡人?’對曰:‘唯,唯。’”

2.招呼聲。

宋無名氏《張協狀元》戲文第九齣:“[生白]怪風一陣,有如裂帛之聲。唯,猛獸業畜,不得無禮!”

阅读:2523

●唯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