噤若寒蟬
【成語】:噤若寒蟬
【拼音】:jìn ruò hán chán
【解釋】:噤:閉口不作聲。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。
【出處】:《後漢書·杜密傳》:“劉勝位為大夫,見禮上賓,而知善不薦,聞惡無言,隱情惜己,自同寒蟬,此罪人也。”
【示例】:他的話完了,臺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,而更多的人卻~、面面相覷。 ★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十八章
【英文】:keep quiet out of fear
【日文】:口をつぐんで言わない
【法文】:ne pas oser souffler mot
【德文】:schweigen wie in kalten Tagen die Zikaden--aus Angst stumm wie ein Fisch sein
【成語故事】:漢朝時期河南尹杜密為官清廉,依法辦事,因得罪了宦官而免職回到穎川老家,他對國家大事還十分關心,批評劉勝太守退職回家對政事不聞不問,像寒冷天氣下的蟬一樣,隻顧保全自己。漢靈帝時期,杜密重新被啟用
形容不敢說話。亦泛指默不作聲。蟬到秋深天寒即不再叫,故以為喻。語本《後漢書·杜密傳》:“劉勝位為大夫,見禮上賓,而知善不薦,聞惡無言,隱情惜己,自同寒蟬,此罪人也。”
清嬴宗季女《六月霜》:“而吾鄉士夫,顧噤若寒蟬,僕竊深以為恥。”
鄒韜奮《萍蹤寄語》二一:“這個報對中國的態度也很壞,遇著中國出了什麽壞事,便張大其詞;偶遇中國有了好事,便噤若寒蟬。”
羅廣斌楊益言《紅巖》第六章:“照他原來的設想,這種雷厲風行的手段,也許可以收到效果,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蟬。”
阅读:26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