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歷

簡體歷字的筆畫:4畫;繁體歷字筆畫:16畫。

(參見厤,曆,歷)

簡體歷字的筆畫:4畫;繁體歷字筆畫:16畫。

(歷,歷)

ㄌ〡ˋ

〔《廣韻》郎擊切,入錫,來。〕

亦作“厤”。

1.經歷;經過。指時間上的。

《書·畢命》:“既歷三紀,世變風移。”

三國魏曹植《雜詩》之三:“妾身守空閨,良人從軍行。自期三年歸,今已歷九春。”

宋王安石《上杜學士言開河書》:“方夏歷旬不雨,則眾川之涸,可立而須。”
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》:“循循誘之,歷久不渝。”

2.經歷;經過。指空間上的。
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應龍何畫?河海何歷?”朱熹集註:“歷,過也。”

漢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宮館所歷,百有餘區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三》:“河水歷峽北註,枝分東出。”

唐武元衡《兵行褒斜谷作》詩:“集旅布嵌谷,驅馬歷層澗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漢景帝三年》:“則吳必先歷齊,畢濟北,招燕趙而總之。”

3.行;遊歷。

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、桑戶棬樞之士耳,伏軾撙銜,橫歷天下,廷說諸侯之王,杜左右之口,天下莫之能伉。”

姚宏註:“歷,行也。”

唐韓愈《和裴僕射相公假山十一韻》:“猶嫌山在眼,不得著腳歷。”

前蜀杜光庭《李筌》:“﹝李筌﹞常歷名山,博采方術。”

4.越過。
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禮,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,不踰階而相揖也。”
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八觀》:“夫人之情有六機:抒其所欲則喜,不抒其所能則怨;以自伐歷之則惡,以謙損下之則悅。”

前蜀貫休《上孫使君》詩:“萬卷似無書,三山如歷塊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遊黃山日記後》:“至天都側,從流石蛇行而上,攀草牽棘,石塊叢起則歷塊,石崖側削則援崖。”參見“歷位”。

5.遭逢;經受。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惟茲佩之可貴兮,委厥美而歷茲。”

王逸註:“歷,逢也……逢此咎也。”

三國魏李康《運命論》:“求遂其誌而冒風波於險塗;求成其名而歷謗議於當時。”

南朝梁陸倕《石闕銘》:“晉氏浸弱,宋歷威夷,禮經舊典,寂寥無記。”

6.依照次序。
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冬之月﹞命宰歷卿大夫,至於庶民,土田之數,而賦犧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。”

鄭玄註:“歷,猶次也。”

漢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:“歷選列辟,以迄於秦。”

宋蘇舜欽《太子太保韓公行狀》:“嫂流離,歷訴於州及提刑轉運使。”

7.謂先後擔任各種官職。

《後漢書·蓋延傳》:“歷郡列掾、州從事,所在職辦。”

唐韓愈《興元少尹房君墓誌》:“歷十二官,處事無纖毫過差。”

清吳焯《〈滹南遺老集〉跋》:“﹝王若虛﹞承安二年經年進士,歷管城、門山二縣令。”

8.指擔任。

《陳書·高祖紀上》:“準生匡,匡生達,永嘉南遷,為丞相掾,歷太子洗馬,出為長城令。”

宋司馬光《論財利疏》:“覈其真偽,辨其臧否,考其功效,然後進之退之,未必歷其職者皆須進用,不可復退也。”

9.多;曾經多次。

《書·舜典》:“虞舜側微,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,歷試諸難。”

《後漢書·段熲傳》:“先零東羌歷載為患。”

唐韓愈《祭故陝府李司馬文》:“選於吏部,亟以科進。歷臨大邑,惟政有聲。”

宋曾鞏《撫州顏魯公祠堂記》:“維歷忤大奸,顛跌撼頓,至於七八而終始不以死生禍福為秋毫顧慮,非篤於道者不能如此。”

10.盡;遍。

《書·盤庚下》:“今予其敷心腹腎腸,歷告爾百姓於朕誌。”

漢王褒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於是相與結侶,攜手俱遊,求賢索友,歷於西州。”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二》:“﹝宋沇﹞問寺主僧曰:‘上人塔上鐸皆知所自乎?’曰:‘不能知之。’曰:‘某聞有一是近制,某請一人循鈴索歷扣以辨之,可乎?’”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結構》:“填詞一道,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,即前代帝王,亦有以本朝詞曲擅長,遂能不泯其國事者,請歷言之。”
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“文人相輕”》:“就是莊生自己,不也在《天下篇》裏,歷舉了別人的缺失,以他的‘無是非’輕了一切‘有所是非’的言行嗎?”

11.長久。

《書·召誥》:“有夏服天命,惟有歷年。”

孫星衍疏:“歷者,《釋詁》雲:‘艾,歷也。’《詩傳》雲:‘艾,久也。’是歷亦為久也。”

12.發出;流露。

《楚辭·九章·抽思》:“茲歷情以陳辭兮,蓀詳聾而不聞。”

王逸註:“發此憤思列謀謨也。”

宋蘇舜欽《上集賢文相書》:“躬耕著書,不接世故,當日之事,絕不歷於齒牙之間。”

13.審視;察看。

漢班彪《王命論》:“歷古今之得失,驗行事之成敗。”參見“歷時”。

14.選擇。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,歷吉日乎吾將行。”

漢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於是歷吉日以齋戒。”

15.猶離。分別。

《大戴禮記·五帝德》:“厤離日月星辰。”

王念孫曰:“歷(厤)與離同義……皆分別之義。”見《讀書雜誌·墨子二》。

16.清楚。

晉左思《嬌女詩》:“吾家有嬌女,皎皎頗白晰。小字為紈素,口齒自清歷。”

宋陳亮《與王季海丞相書》:“邊陲之急慢,糧草之虛實……歷然在目,朗然在心。”

17.稀疏。

《管子·地員》:“赤壚歷彊肥,五種無不宜。”

尹知章註:“歷,疏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列女傳·王霸妻》:“向見其子容服甚光,舉措有適,而我兒曹蓬髮歷齒,未知禮則。”

18.亂,紊亂。

《大戴禮記·子張問入官》:“歷者獄之所由生也。”

盧辯註:“歷,歷亂也。”

19.引申為擾亂,觸犯。

漢東方朔《非有先生論》:“將儼然作矜莊之色,深言直諫,上以拂人主之邪,下以損百姓之害,則忤於邪主之心,歷於衰世之法。”

《文選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“立歷天之旂,曳捎星之旃。”

李善註引韋昭曰:“歷,幹也。”

《三國誌·吳誌·呂蒙傳》:“蒙入據城,盡得羽及將士家屬,皆撫慰,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,有所求取。”

20.煉。

漢蔡邕《王子喬碑》:“乃造靈廟,以休厥神。於是好道之儔,自遠來集,或絃歌以詠太一,或談思以歷丹田。”

21.“手歷”或“歷頭”的省稱。

宋代的一種賦稅憑證。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孝宗淳熙二年》:“先是元鼎印給手歷,遍給亭戶,令齎歷就稱下支錢,至是復令浙東行之。”參見“歷頭”。

22.同“曆”。曆法。

《易·革》:“君子以治歷明時。”

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星月之行,可以歷推得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豆盧瑑傳》:“鹹通中,有治歷者工言禍福。”

清王錫闡《曉庵新法·自序》:“守敬治歷,首重測日。”

23.同“曆”。指善於曆算的人。
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巧歷不能得,而況凡乎?”

24.同“曆”。指記載年月日節氣的書冊。如:日歷;天文歷。參見“歷法”。

25.同“曆”。曆數,氣數。

晉應貞《晉武帝華林園集詩》:“陶唐既謝,天歷在虞。”參見“歷數”。

26.“靂”的古字。

《說文·雨部》:“震,劈歷振物者。”

徐鉉註:“今俗別作霹靂,非是。”

段玉裁註:“劈歷,疾雷之名。”

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辟歷數發,殆刑誅繁多之所生也。”

27.通“瀝”。清酒。

《周禮·夏官、量人》:“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。”

俞樾《群經平議·周禮》:“歷當讀為瀝。

《楚辭·大招篇》王逸註曰:‘瀝,清酒也。’”

28.通“櫪”。拶指。古代刑罰。參見“歷指”。

29.通“櫪”。馬廄。

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馬不伏歷,不可以趨道。”

顏師古註:“伏歷,謂伏槽歷而秣之也。”

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雖有景公之位,伏歷千駟,臣不貪也。”

王先謙補註:“歷、櫪字同。”

晉潘嶽《馬汧督誄》:“青煙傍起,歷馬長鳴。”

30.古炊器。

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以壟竈為槨,銅歷為棺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歷即釜鬲也。”

《漢書·王莽傳下》:“又以歷遺公卿。”

顏師古註:“以瓦器盛食,遺公卿也。”

阅读:1909

●歷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