聒
聒字的筆畫:12畫;
guō
ㄍㄨㄛ
〔《廣韻》古活切,入末,見。〕
“括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咶”。
1.頻繁地稱說。
《莊子·天下》:“以此周行天下,上說下教,雖天下不取,強聒而不舍也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五八回:“眾人說他的名字,聒得灑家耳朵也聾了,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,以致天下聞名。”
《轟天雷》第九回:“慰亭做作忠憤之色,將憑據騙到手,又用甜言蜜語聒著復生。”
2.喧鬧,聲音高響或嘈雜。
漢王逸《九思·疾世》:“鴳雀列兮譁讙,鴝鵒鳴兮聒余。”
宋王安石《和惠思歲二日二絕》之一:“為嫌歸舍兒童聒,故就僧房借榻眠。”
元湯式《湘妃引·有所贈》曲:“鶯煎燕聒惹相思,雁去魚來傳恨詞,蜂喧蝶鬧關心事。”
清姚鼐《榖樹》詩:“惡木豈能妨誌士,吾廬何厭聒繁蟬。”
鄭伯奇《最初之課》:“此時熱鬧極了,話聲、笑聲、腳步聲把耳朵差不多會聒聾。”
3.煩擾。
唐杜甫《北征》詩:“翻思在賊愁,甘受雜亂聒。”
宋陸遊《老境》詩:“寧將垂老耳,更受世事聒。”
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十三》:“善氣迎人,人不得而敖之;靜氣迎人,人不得而聒之;正氣迎人,人不得而幹之。”
阅读:16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