薀藉
1.含蓄。
章炳麟《駁神我憲政說》:“馬氏固羅馬教僧,其言不得不稍薀藉,充其意趣,去金鐵主義不遠矣。”
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﹝義縱﹞治敢行,少薀藉。”
《後漢書·桓榮傳》:“榮被儒衣,溫恭有薀籍。”
李賢註:“薀籍,猶言寬博有餘也。”舊題宋尤袤《全唐詩話·裴休》:“為人薀藉,進止雍閑。”
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﹝她﹞雍容和順,薀藉敦厚。”
2.寬厚而有涵養。
章炳麟《駁神我憲政說》:“馬氏固羅馬教僧,其言不得不稍薀藉,充其意趣,去金鐵主義不遠矣。”
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﹝義縱﹞治敢行,少薀藉。”
《後漢書·桓榮傳》:“榮被儒衣,溫恭有薀籍。”
李賢註:“薀籍,猶言寬博有餘也。”舊題宋尤袤《全唐詩話·裴休》:“為人薀藉,進止雍閑。”
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﹝她﹞雍容和順,薀藉敦厚。”
3.謂含蓄而不顯露。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尚博》:“若夫翰跡韻略之宏促,屬辭比事之疏密,源流至到之修短,薀藉汲引之深淺,其懸絕也。”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記文》:“前輩文采風流,薀藉如此。”
明陸時雍《詩鏡總論》:“少陵七言律,薀藉最深,有餘地,有餘情,情中有景,景外含情,一詠三諷,味之不盡。”
王蒙《我願多分點好的故事》:“正像魯迅的小說《祝福》、《故鄉》、《傷逝》等的結尾一樣,不但薀藉雋永,而且富於音樂感。”
4.薀藏。
應修人《含苞》詩:“我愛這纖纖的花苞兒薀藉無量的美,--無量地爛漫的將來。”
沈從文《一個母親》第一章一:“低頭看孩子的笑,在這天真純潔的生命上,反映出的是母親的薀藉於心中深處的罪孽的自責。”
阅读:119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