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
足字的筆畫:7畫;
I
zú
ㄗㄨˊ
〔《廣韻》即玉切,入燭,精。〕
1.腳;腿。
《書·說命上》:“若跣弗視地,厥足用傷。”
孔傳:“跣必視地,足乃無害。”
《楚辭·漁父》:“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吾足。”
三國魏曹冏《六代論》:“故語曰:‘百足之蟲,至死不僵。扶之者眾也。’”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婉婉弱子,赤立傴僂,牽頭曳足,先斷腰膂。”
明袁宏道《由天池踰含蟠嶺至三峽澗記》:“潭面皆膩石,稍縱足則溜,其極無底。”
《醫宗金鑒·刺灸心法要訣·周身名位骨度》“足”註:“足者,下體所以趨走也,俗名腳。”
張恨水《八十一夢·七十二夢》:“她身披黃袍,足踏黃靴,金光射人。”
2.代指整個身體。
《楚辭·天問》:“何親揆發足,周之命以咨嗟?”朱季海解故:“謂指武王弗豫時事,‘發足’自謂武王之躬,親揆之者,或緣省疾,或緣將自以為質,俾上告三王,以代王發之身,且先有事乎受代者之軀體雲爾。”
唐谷神子《博異誌·敬元穎》:“仲躬曰:‘某以用錢僦居,今移出,何以取措足之所?’”
《近十年之怪觀狀》第二回:“姑勿論其豐不豐,暫時且得了一個托足之所。”
3.植物的根莖。
《左傳·成公十七年》:“仲尼曰:‘鮑莊子之知不如葵,葵猶能衛其足。’”杜預註:“葵傾葉向日,以蔽其根。”
《呂氏春秋·審時》:“得時之菽,長莖而短足,其莢二七以為族。”
晉束晰《補亡詩》之二:“白華玄足,在丘之曲。”
4.器物下部形狀像腿的支撐部分。
《易·鼎》:“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兇。”
宋德洪《香城英禪師贊》:“木床足折,續之以薪。”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二一:“《農桑輯要》雲:燕趙之間用之。如鑱而小,中有高脊。長四寸許,闊三寸,插於耬足。”
5.基址;底腳。
《《詩·大雅·旱麓》“瞻彼旱麓”毛傳》:“麓,山足也。”
南朝齊謝朓《治宅詩》:“迢遞南川陽,迤邐西山足。”
明袁宏道《入東林寺記》:“江州半日程,抵東林。石路縈折,然猶未當山足。”
6.謂用足踢或踏。
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:“生貔豹,搏豺狼,手熊羆,足野羊。”
李善註引郭璞曰:“足,謂踏也。”
《太平廣記》卷四四七引唐戴孚《廣異記·僧服禮》:“禮撫掌曰:‘彌勒如此耶?’具言如狀,﹝狐﹞遂下走,足之不及。”
7.借指坐騎。
晉曹攄《贈韓德真》詩:“爾足既駿,爾禦亦殊。顧我駑蹇,能不踟躕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銘箴》:“迅足駸駸,後發前至。”
唐韓愈《為人求薦書》:“及至匠石過之而不睨,伯樂遇之而不顧,然後知其非棟梁之材、超逸之足也。”
8.富裕;富足。
《書·旅獒》:“不作無益害有益,功乃成;不貴異物賤用物,民乃足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春省耕而補不足,秋省斂而助不給。”
唐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公藏私畜,上下與足。”
9.指使富足。
《荀子·賦》:“行義以正,事業以成;可以禁暴足窮,百姓待之而後寧泰。”
楊倞註:“足窮,謂使窮者足也。”
晉陶潛《讀〈山海經〉》詩之八:“赤泉給我飲,員丘足我糧。”
宋曾鞏《諸廟祈雨文》:“民之艱於稼穡,賴歲屢豐,得以足衣食而償其力,吏亦得以無所事於勤而偷祿。”
10.多。
北周庾信《周大將軍司馬神道碑銘》:“谷寒無日,山空足雲。”
唐李白《荊州歌》:“白帝城邊足風波,瞿塘五月誰敢過。”
明袁宏道《邢州道上大風》詩:“吹面如有痕,欲拔髭鬚去。此地足黃沙,易作風神怒。”
11.充分;充足;足夠。
《詩·召南·行露》:“誰謂雀無角,何以穿我屋。誰謂女無家,何以速我獄。雖速我獄,室家不足!”余冠英註:“‘室家不足’是說對方要求締結婚姻的理由不足。”
唐韓愈《秋懷詩》之十:“知恥足為勇,晏然誰汝令?”宋陳造《再次韻自誑簡賓王》之一:“山田雨足鳩呼婦,籬援春深竹有孫。”
明劉基《雜詩》之十:“自謂樂無似,至足不求餘。”
馬烽西戎《呂梁英雄傳》第五九回:“日本兵換了衣服,吃了個酒足飯飽,精神又大了。”
12.完備;完美。
《論語·八佾》:“文獻不足故也。足,則吾能徵之矣。”
《老子》:“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”
王弼註:“此三者言常反終後乃德全其所處也。”
唐韓愈《答尉遲生書》:“今吾子所為皆善矣,謙謙然若不足而以徵於愈,愈又敢有愛於言乎?”明吳承恩《賀金恥齋翁媼齊壽障詞》:“萃百口之雍和,道中一樂;撫眾緣之具足,物表雙全。”
13.充滿。
唐沈亞之《上冢官書》:“亞之伏念傑木之生,大長越倫,足谷肩山。”
宋惠洪《法雲同王敦素看東坡枯木》詩:“此翁胸次足江山,萬象難逃筆端妙。”
14.夠得上某種程度和數量。
宋陳造《竹米行》:“今歲麥秋旱歲餘,得麥僅足償官租。”
清西清《黑龍江外記》卷五:“布特哈,無問官兵散戶,身足五尺者,歲納貂皮一張,定制也。”
15.興盛。
《警世通言·王嬌鸞百年長恨》:“去歲已移居饒州南門,娶妻開店,生意甚足。”
16.窮盡。
唐杜甫《惠義寺園送辛員外》詩:“萬裏相逢貪握手,高才仰望足離筵。”
仇兆鰲註:“足,盡也,言仰望無窮之意,盡於離筵頃刻之間。”
宋陸遊《嶽池農家》詩:“春深農家耕未足,原頭叱叱兩黃犢。”
《三國誌平話》卷上:“﹝漢光武皇帝﹞至園內,花木奇異,觀之不足。”
17.很;十分;非常。
唐韓愈《重雲李觀疾贈之》詩:“此誌誠足貴,懼非職所當。”
前蜀韋莊《思帝鄉》詞之二:“春日遊,杏花吹滿頭。陌上誰家年少,足風流。”
元薩都剌《題紫薇觀馮道士房》詩:“雲護燒丹竈,泉香洗藥池。道人足高興,未許俗人知。”
18.滿足;滿意。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或賜二小人酒,不夕食。饋之始至,恐其不足,是以歎。”
《呂氏春秋·義賞》:“臣聞繁禮之君,不足於文;繁戰之君,不足於詐。”
高誘註:“足,猶厭也。”
唐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“嗚呼!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,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。”
清顧炎武《與江南諸子別》詩:“諸公莫效王尼歎,隨處容身足草廬。”
19.指身體素質好。
明袁宏道《與陶祭酒書》:“平倩病體已痊,其癥非不足,山居寂寞,鰥居冷淡。”如:先天不足。參見“足壯”。
20.值得;足以。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大夫種乃獻謀曰:‘王不如設戎,約辭行成,以喜其民,以廣侈吳王之心。吾以蔔之於天,天若棄吳,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。’”韋昭註:“言越不足畏。”
晉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此中人語雲:‘不足為外人道也。’”宋王安石《答曾公立書》:“公立更與深於道者論之,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於法,而世之譊譊者,不足言也。”
郭沫若《遊上海豫園》詩:“坐使湖山增采色,豫園有史足千秋。”
21.重視。參見“足禮”。
22.足錢的略稱。
宋範仲淹《奏乞差官陝西祈雨》:“今來,關中大旱,永興同華、陝、虢以來無二三分秋苗,粟米每鬥一百五十文足。”參見“足錢”。
23.姓。
戰國韓有足強。
II
zú
ㄗㄨˊ
jù
ㄐㄩˋ
〔《廣韻》子句切,去遇,精。〕
1.(今讀zú)補足;湊滿。
《列子·楊朱》:“逃於後庭,以晝足夜。”
楊伯峻集釋:“《釋文》雲:足,即且切,益也。
《廣韻·遇韻》:‘足,添物也。’則讀去聲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政事》:“賀太傅作吳郡,初不出門。
吳中諸強族輕之,乃題府門雲:‘會稽雞,不能啼。’賀聞故出行,至門反顧,索筆足之曰:‘不可啼,殺吳兒!’”明李贄《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》:“邑姜以一婦人而足九人之數,不妨其與周、召、太公之流並列為十亂。”
魯迅《〈故事新編〉序言》:“並且仍舊拾取古代的傳說之類,預備足成八則《故事新編》。”
2.擁,增益。參見“足本”。
3.過分。參見“足恭”。
阅读:46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