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伯
1.官名。
周代六卿之一。掌宗廟祭祀等事,即後世禮部之職。因亦稱禮部尚書為大宗伯或宗伯,禮部侍郎為少宗伯。
《書·周官》:“宗伯掌邦禮,治神人,和上下。”
《周禮·春官·宗伯》: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帥其屬而掌邦禮,以佐王和邦國。”
鄭玄註:“宗伯,主禮之官。”
《國語·鄭語》“以佐堯者也”三國吳韋昭註:“秩宗之官,於周為宗伯,漢為太宰,掌國祭事。”
唐皎然《贈李中丞洪》詩:“頓了空王旨,仍高致君策。安知七十年,一朝值宗伯。”
宋蘇軾《三馬圖贊》:“西蕃有貢駿馬汗血者,有司以非入貢歲月,留其使與馬於邊。
之奇為請乞不以時入事下禮部。
軾時為宗伯,判其狀雲:‘朝廷方卻走馬以糞,正復汗血,亦何所用?’事遂寢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二九回:“諸葛天申向兩人道:‘方才這進去的是天長杜宗伯的令孫。’”
2.官名。
漢代官名。掌宗室之事。
秦時本名宗正,漢元始四年,改名宗伯。
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宗正,秦官,掌親屬,有丞。
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。”
3.稱文章學問受人尊崇的大師。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傳·皇甫冉》:“每文章一到朝廷,而作者變色。當年才子,悉願締交,推為宗伯。”
4.複姓。
漢有宗伯鳳。見《通誌·氏族四》。
阅读:10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