閒居
(閒居,閑居)
I
亦作“間居”。亦作“閑居”。
間雜相居。
《詩·小雅·巷伯》“成是南箕”毛傳:“﹝婦人﹞曰:‘子何為不納我乎?’男子曰:‘吾聞之也,男子不六十不間居,今子幼吾亦幼,不可以納子。’”一本作“閒居”。
唐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予始自孩提,性不茍合。或時紈綺間居,曾莫留盼。”
II
亦作“間居”。亦作“閑居”。
1.謂避人獨居。
《禮記·孔子閑居》:“孔子閒居,子夏侍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退燕避人曰閒居。”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是以闢耳目之欲,而遠蚊虻之聲,閑居靜思則通。”
晉陶潛《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》詩:“閑居三十載,遂與塵事冥。”
2.安閑居家;在家裡住著無事可做。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其進仕宦,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,稱病閒居,不慕官爵。”
宋蘇軾《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絳赴闕詔》:“請老閒居,固非所望。”
郁達夫《春風沈醉的晚上》:“在滬上閑居了半年,因為失業的結果,我的寓所遷移了三處。”
3.閑靜的住所。
唐孟浩然《宴鮑二宅》詩:“閑居枕清洛,左右接大野。”
唐王建《寄蜀中薛濤校書》詩:“萬裏橋邊女校書,琵琶花裏寄閒居。”
宋陸遊《齋中雜興》詩之十:“閒居寂無客,柴門晝常關。”
阅读:123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