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寒
(歲寒,歲寒)
1.一年的嚴寒時節。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。”
唐黃滔《秋色賦》:“松柏風高兮歲寒出,梧桐蟬急兮煙翠死。”
陳毅《紀念李大釗同誌殉難三十周年》詩:“先驅好肝膽,松柏耐歲寒。”
2.喻事情的終極。
《資治通鑒·齊東昏侯永元二年》:“江陵素畏襄陽人,又眾寡不敵,取之必不可制;就能制之,歲寒復不為朝廷所容。”
胡三省註:“歲寒,以喻世事終極處。”
3.喻老年。
《文選·潘嶽<金谷集作詩>》:“春榮誰不慕,歲寒良獨希。”
李善註:“春榮喻少,歲寒喻老也。”
唐杜甫《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》詩:“少壯樂難得,歲寒心匪他。”
4.喻困境,亂世。
晉陶潛《讀史述九章·管鮑》:“知人未易,相知實難,談美初交,利乖歲寒。”
南朝宋鮑令暉《擬客從遠方來》詩:“終身執此調,歲寒不改心。”
《南史·梁紀上·武帝上》:“今以南康置人手中,彼挾天子以令諸侯,節下前去為人所使,此豈歲寒之計。”
5.喻忠貞不屈的節操(或品行)。
《資治通鑒·陳宣帝太建十二年》:“梁主奕葉委誠朝廷,當相與共保歲寒。”
阅读:119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