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
延字的筆畫:6畫;
yán
〡ㄢˊ
〔《廣韻》以然切,平仙,以。〕
〔《廣韻》予線切,去線,以。〕
1.長;遠。
《書·召誥》:“我不敢知曰:有夏服天命,惟有歷年;我不敢知曰:不其延。惟不敬厥德,乃早墜厥命。”
孫星衍疏引《釋詁》雲:“延,長也。”
《文選·曹植〈洛神賦〉》:“延頸秀項,皓質呈露。”
李善註:“延、秀,皆長也。”
唐韓愈《送靈師》詩:“同行二十人,魂骨俱坑填;靈師不掛懷,冒涉道轉延。”
2.高。參見“延樓”。
3.延續;延長;伸長。
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君亦悔禍之延,而欲僥福於先君獻穆。”
晉陸機《長歌行》:“茲物茍難停,吾壽安得延!”清李漁《憐香伴·聞試》:“熱宦門非羅雀比,誰延鶴頸把琴窺?”
4.展開;蔓延。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故仁人之兵,聚則成卒,散則成列;延則若莫邪之長刃,嬰之則斷;兌(銳)則若莫邪之利鋒,當之則潰。”
晉潘嶽《關中詩》:“微火不戒,延我寶庫。”
南朝宋顏延之《還至梁城作》詩:“木石扃幽闥,黍苗延高墳。”
5.達到;及於。
《文選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“迺詔虞人典澤,東延昆鄰,西馳閶闔。”
李善註引孔安國《尚書傳》:“延,及也。”
晉孫楚《為石仲容與孫皓書》:“公孫淵承籍父兄,世居東裔……葛越布於朔土,貂馬延乎吳會。”
6.引導;引入;迎接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主人延客祭,祭食,祭所先進。”
鄭玄註:“延,道也。”
《文選·揚雄〈甘泉賦〉》:“選巫鹹兮叫帝閽,開天庭兮延群神。”
李善註引鄭玄《禮記註》:“延,導也。”
唐王昌齡《趙十四兄見訪》詩:“客來舒長簟,開閤延清風。”
宋林逋《山閣偶書》詩:“但將松籟延佳客,常帶嵐霏認遠村。”
7.誘引;引發。
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試延以公主,起有留心則必受之,無留心則必辭矣。”
唐王昌齡《秋興》詩:“著書在南窗,門館常肅肅。苔草延古意,視聽轉幽獨。”
8.聘請;邀請;招攬。
《史記·趙世家》:“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。”
晉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餘人各復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”
宋司馬光《賢良策問》:“國家比下詔書,以延天下豪俊之士,待之以不次之位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張孝基陳留認舅》:“﹝過善﹞卻又慳吝,不肯延師在家,送到一個親戚人家附學。”
清姚瑩《朝議大夫刑部郎中惜抱先生行狀》:“遼東朱子穎為兩淮運使,延先生主講梅花書院。”
9.連接。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重閨幽闥,轉相踰延。”
薛綜註:“言互相周通。”
南朝宋顏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“旌門洞立,延帷接枑,閱水環階,引池分席。”
10.搬運。
漢劉向《說苑·正諫》:“楚莊王築層臺,延石千裏,延壤百裏。”
南朝宋謝靈運《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》詩:“果木有舊行,壤石無遠延。”
《新唐書·張說傳》:“延木石,運斧斤,山谷連聲,春夏不輟。”
11.指時間往後推移。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宣忠寺》:“婦人生產,有延月者,有少月者,不足為怪。”
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二七章:“啊!能不能讓他們多延一天?”參見“延期”。
12.陳設。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延廣樂,奏九成,冠《韶》《夏》,冒《六莖》。”
13.傳播;傳揚。
唐韓愈《獨孤府君墓誌銘》:“名聲垂延,紹德惟克。”
清董樵《劉旅皇半刺》詩:“臨江有節士,東南延名譽。”參見“延譽”。
14.通“埏”。參見“延道”。
15.通“綖”。覆在冕上的布。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天子玉藻,十有二旒,前後邃延。”
鄭玄註:“延,冕上覆也。”
陳澔集說:“前後邃延者,言前後各有十二旒,垂而深邃,延在其上也。”
16.引申為傾覆。參見“延鼎”。
17.通“羨”。盈餘。
《新唐書·南詔傳下》:“至大中十四年,內庫貲積如山,戶部延資充滿。”
18.通“誕”。欺騙。
馬王堆漢墓帛書《戰國縱橫家書·蘇秦謂燕王》:“信如尾星,乃不延,不足而益國。”按,尾星,即尾生。
19.姓。
漢有延廣。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下》。
阅读:354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