藜
藜字的筆畫:18畫;
lí
ㄌ〡ˊ
〔《廣韻》郎奚切,平齊,來。〕
亦作“蔾”。
1.稱灰藋、灰菜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嫩葉可食,老莖可為杖。
《左傳·昭公十六年》:“斬之蓬、蒿、藜、藋,而共處之。”
《漢書·郊祀誌上》:“嘉禾不生,而蓬、蒿、藜、莠茂。”
唐杜甫《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》:“吾安藜不糝,汝貴玉為琛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﹝他﹞在壁廚裏摸出一把鹽漬藜菜乾。”
2.指藜杖。
唐姚合《道旁亭子》詩:“南陌遊人迴首去,東林過者杖藜歸。”
宋蘇軾《東新橋》詩:“我亦壽使君,一言聽扶藜。”
清趙執信《久旱喜雨》詩:“杖藜侵曉出,積潦浮小庭。”
3.指藜火。
清顧炎武《擬唐人五言八韻·班定遠投筆》:“太乙藜初降,蘭臺露未晞。”參見“藜火”。
阅读:137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