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揚

ok8.org > 詞典 > 抑揚

(抑揚,抑揚)

1.按下與上舉。

漢賈誼《新書·容經》:“手有抑揚,各尊其紀。”

唐劉蕡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對策》:“謀不足以翦除奸兇,而詐足以抑揚威福。”

宋蘇軾《昭靈侯廟碑》:“開闔抑揚,孰知其功。”

2.浮沈,進退。

《漢書·藝文誌》:“然惑者既失精微,而辟者又隨時抑揚,違離道本,茍以譁眾取寵。”

晉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覽將帥之拳勇,與士卒之抑揚。”

唐司空圖《連珠》之三:“蓋聞濟世者材,存神者道,各繫遭逢之運,並著抑揚之效。”

3.謂聲音高低。

唐莊若訥《湘靈鼓瑟》詩:“帝子鳴金瑟,餘聲自抑揚。”

明王鏊《震澤長語·音韻》:“梵音論諷雖一音,而一音之中,自有抑揚高下。”

洪深《電影戲劇表演術》第五章三:“抑揚是指整個一句或一短語的音調的逐漸向上或向下。”

4.謂文氣起伏。

《西京雜記》卷四:“及其序屈原、賈誼,辭旨抑揚,悲而不傷,亦近代之偉才。”

南朝梁蕭統《<陶淵明集>序》:“跌宕昭彰,獨超眾類,抑揚爽朗,莫與之京。”

宋蘇軾《與二郎侄書》:“汝隻見爺伯而今平淡,一向隻學此樣,何不取舊日應舉時文字看,高下抑揚,如龍蛇捉不住,當且學此。”

5.褒貶。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行品》:“士於難分之中,而無取舍之恨者,使臧否區分,抑揚鹹允。”

唐劉知幾《史通·浮詞》:“至於本事之外,時寄抑揚,此乃得失稟於片言,是非由於一句,談何容易,可不慎歟!”章炳麟《復仇是非論》:“若以種族革命為復仇之非行,國與國之相戰爭者,何以不為復仇之非行?於此則退之,於彼則進之,抑揚之論非有比例可知也。”

6.謂稱揚。
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大伽藍》:“惟論師雅量清高,抑揚大義。”
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壁記》:“而近時作記,多措浮詞,褒美人才,抑揚功閥,殊失記事之本意。”

7.謂貶抑。

《南史·梁紀下論》:“慕名好事,崇尚浮華,抑揚孔墨,流連釋老。”

清陳鱣《對策》卷四:“班荀二體,角力爭先,或病其索然無意味,未免抑揚過當。”

8.控馭自如貌。

《梁書·武帝紀上》:“驅率貔貅,抑揚霆電。”

唐李百藥《謁漢高祖廟》詩:“抑揚駕人傑,叱咤掩時雄。”

9.揚揚自得貌。

唐鄭處誨《明皇雜錄》卷下:“九齡洎裴耀卿罷免之日,自中書至月華門將就班列,二人鞠躬卑遜,林甫處其中,抑揚自得。”

阅读:1154

●抑揚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