讙
讙字的筆畫:24畫;
huān
ㄏㄨㄢ
〔《廣韻》呼官切,平桓,曉。〕
〔《廣韻》況袁切,平元,曉。〕
1.喧嘩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此君義信乎人矣,通於四海,則天下應之如讙。”
楊倞註:“讙,喧也。言聲齊應之也。”
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是日乃拜平為都尉,使為參乘,典護軍。諸將盡讙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讙,譁也。”
宋司馬光《賜參知政事王安石乞退不允批答》:“蓋居位之尚淺,或改命之未孚,雖群言之正讙,豈同德之有間。”
2.傳說中的獸名。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西水行百裏,至於翼望之山,無草木,多金玉,有獸焉,其狀如貍,一目而三尾,名曰讙。”
3.通“歡”。喜悅。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子張問曰:‘《書》雲:高宗三年不言,言乃讙。有諸?’”鄭玄註:“讙,喜說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天對》:“丕徹以圖,民以讙以都。”
清袁枚《新齊諧·李百年》:“一日者與眾答問方讙,忽書‘吾欲去矣’。”
4.古地名。在今山東寧陽北而稍西三十餘裡。
《春秋·桓公三年》:“九月,齊侯送姜氏於讙。”
杜預註:“讙,魯地。”
《史記·齊太公世家》:“悼公元年,齊伐魯,取讙闡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讙在今博城縣西南。”
阅读:117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