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庸

庸字的筆畫:11畫;

yōng

ㄩㄥ

〔《廣韻》餘封切,平鍾,以。〕

1.用。采用。
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無稽之言勿聽,弗詢之謀勿庸。”

2.用。任用。

《書·舜典》:“舜生三十徵庸。”

唐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”

清顧炎武《朱子鬥詩序》:“待宗人之失,未有如有明者也,庸疏而舍戚,內羈而外親。”

3.用。需要。

《書·康誥》:“用其義刑義殺,勿庸以次汝封。”

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公曰:‘無庸,將自及。’”如:無庸諱言。

4.功勛。

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告之以文辭,董之以武師,雖齊不許,君庸多矣。”

杜預註:“庸,功也。”

南朝齊王儉《褚淵碑文》:“雖無受脤出車之庸,亦有甘寢秉羽之績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七:“視克一堡之庸,酬通侯之錫者,又何若不倫?”

5.勞苦。

《詩·王風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無庸;我生之後,逢此百兇。”

鄭玄箋:“庸,勞也。”

6.酬其功勞。

《書·益稷》:“明庶以功,車服以庸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賜車服以旌別其人功能事用。”

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庸勳、親親、暱近、尊賢,德之大者也。”

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殺之而不怨,利之而不庸,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。”

7.後多作“傭”。受雇。

《墨子·尚賢中》:“傅說被褐帶索,庸築乎傳巖。”參見“庸作”。

8.後多作“傭”。受雇用的勞動力。

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澤居苦水者,買庸而決竇。”

《漢書·欒布傳》:“﹝彭越﹞賣庸於齊,為酒家保。”

9.後多作“傭”。受雇者的工錢。

《新唐書·王紹宗傳》:“少貧狹,嗜學,工草隸,客居僧坊,寫書取庸自給。”

10.更代。

《方言》第三:“庸,代也。”

《漢書·食貨誌上》:“教民相與庸輓犁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庸……言換功共作也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漢書四》:“庸者,更也,叠也,代也……庸輓犁者,猶言更輓犁、代輓犁也。”

11.隋唐時期賦役法規定,成丁者每年服役二十日,若不服役則每日須納絹數尺,謂之“庸”。

《北史·隋紀上·文帝》:“﹝開皇﹞三年……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,歲役功不過二十日,不役者收庸。”

《新唐書·食貨誌一》:“用人之力,歲二十日,閏加二日,不役者日為絹三尺,謂之庸。”參見“租庸調”。

12.平常。

《易·乾》:“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庸謂中庸、庸常也。”

13.引申為平凡,平庸。
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臣,君之庸臣也。”

宋司馬光《迂書·辨庸》:“苦心勞神而不自知,猶未免夫庸也。”

14.常人;眾人。

《莊子·德充符》:“其與庸亦遠矣。”

成玄英疏:“與凡常之人固遠矣。”

漢揚雄《法言·五百》:“聖人無益於庸也。”

汪榮寶義疏:“謂聖人無補於眾人也。”

15.大鐘。後作“鏞”。

《詩·商頌·那》:“庸鼓有斁。”

毛傳:“大鐘曰庸。”

《逸周書·世俘》:“王奏庸,大享一終。”

16.城垣,墻。後作“墉”。

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“因是謝人,以作爾庸。”

毛傳:“庸,城也。”

17.倦。後作“慵”。

漢揚雄《法言·五百》:“噫者!吾於觀庸邪?”汪榮寶義疏:“庸之為言倦也。今字作慵。”

18.水溝。
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祭坊與水庸事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庸者所以受水,亦以泄水。”

宋蘇舜欽《漣水軍新閘記》:“古之障川,有防豬庸遂列澮之法,以既見於經也。”

19.副詞。大概;或許。猶殆。

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且吾聞唐叔之封也,箕子曰:‘其後必大。’晉其庸可冀乎!”清黃宗羲《次公董公墓誌銘》:“達官高第,海內庸有不知,而無不知甬中董次公者。”

20.副詞。豈,難道。

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子儀在位十四年矣,而謀召君者,庸非貳乎?”晉葛洪《抱樸子·論仙》:“其所記述,庸可棄哉!”宋王禹偁《海說》:“滔滔百川,靡晝夜而東註,雖海之鉅者,庸能不滿溢乎?”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額都司》:“我輩作武將者,皆亡命徒,死且不避,庸懼鬼!”

21.副詞。立即,立刻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,而無庸毀。”

22.副詞。經常,常常。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庸敬在兄,斯須之敬在鄉人。”

《莊子·則陽》:“雌雄片合,於是庸有。”

成玄英疏:“庸,常也。”

23.介詞。由,從。

《詩·齊風·南山》:“魯道有蕩,齊子庸止。”

陳奐傳疏:“庸,即上章之由。”

24.介詞。按,依照。

漢揚雄《法言·重黎》:“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節。”

25.介詞。因此。
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文武方作,是庸四克。”

26.連詞。於是,就。

《書·臯陶謨》:“庶尹允諧,帝庸作歌。”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,與其神明之後也,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。”

楊伯峻註:“庸,承接連詞,乃也。”

《楚辭·九章·抽思》:“初吾所陳之耿著兮,豈至今其庸亡。”

《北史·周紀上·孝閔帝》:“今踵唐虞舊典,禪位於周,庸布告爾焉。”

27.連詞。以,而。

《漢書·翟方進傳》:“於是吏士精銳遂攻圍義於圉城,破之;義與劉信棄軍庸亡。”

28.通“容”。隱蔽。

漢揚雄《法言·問明》:“如庸行翳路沖沖而活,君子不貴也。”

汪榮寶義疏:“庸讀為容。

《莊子·胠篋》‘容成氏’,《六韜·大明》作‘庸成氏’。容亦翳也,行亦路也,容行翳路偶文以足句耳……容、翳並隱蔽之器,引申之得為凡隱蔽之稱。”

29.通“頌”。置於西方之磬。

《周禮·春官·視瞭》“擊頌磬笙磬”漢鄭玄註:“磬……在西方曰頌,頌,或作‘庸’。”

清嚴傑《經義叢鈔·釋庸》:“‘頌’,古‘容’字,與‘庸’同聲,故通。”

30.通“訟”。

《書·堯典》“嚚訟,可乎”唐陸德明釋文:“訟,才用反,馬本作‘庸’。”

清嚴傑《經義叢鈔·釋庸》:“訟,借作‘頌’,故亦借作‘庸’也。”

31.通“融”。明。

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服物昭庸,采飾顯明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國語上》:“‘庸’與‘融’通。

《釋名》曰:‘融,明也。’昭庸即昭融。”

32.通“閻”。

《史記·齊太公世家》:“庸職之妻好,公納之宮。”

庸職,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作“閻職”。

清錢大昕《答問》:“古書‘庸’與‘閻’通。”

33.通“燄”。火苗。

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《書》曰:‘毋若火,始庸庸。’”庸庸,今本《書·洛誥》作“燄燄”。

清嚴傑《經義叢鈔·釋庸》:“‘庸’與‘閻’、‘燄’聲相近,古韻冬、鹽本通。”

34.古國名。都上庸(今湖北竹山縣東南),春秋時為楚國所滅。

35.姓。

漢代有庸譚。見《後漢書·儒林傳·孫期》。

阅读:2938

●庸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