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
簡體紙字的筆畫:7畫;繁體紙字筆畫:10畫。
(紙,紙)
zh·
ㄓˇ
〔《廣韻》諸氏切,上紙,章。〕
1.用絲絮或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的製成品,可供書寫、繪畫、印刷、包裝之用。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。
《後漢書·宦者傳·蔡倫》:“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,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。縑貴而簡重,並不便於人。
倫乃造意,用樹膚、麻頭及敝布、魚網以為紙。”
《新唐書·蕭廩傳》:“南海多榖紙,倣敕諸子繕補殘書。”
2.量詞。張;件。
《北齊書·魏收傳》:“初夜執筆,三更便成,文過七紙。”
明陳繼儒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太宗有大王真蹟三千六百紙,率以一丈二尺為軸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胡適》:“關於《西遊記》作者事跡的材料,現在錄奉五紙,可以不必寄還。”
3.舊俗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紙錢。
《七國春秋平話》後集卷上:“白起上紙祭畢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十八回:“燒了些平安無事的紙,念了幾卷消災解厄的經。”
4.舊時指印有神像的紙。
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﹝捕盜﹞乃請城隍紙供於庫中,香花燈燭,每日參拜禱告。”
阅读:130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