婢
婢字的筆畫:11畫;
bì
ㄅ〡ˋ
〔《廣韻》便俾切,上紙,並。〕
1.女奴;使女。
《漢書·刑法誌》:“妾願沒入為官婢,以贖父罪,使得自新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祖光祿少孤貧……王平北聞其佳名,以兩婢餉之,因取為中郎。有人戲之者,曰:‘奴價倍婢’。”
唐韓愈《寄盧仝》詩:“一奴長鬚不裹頭,一婢赤腳老無齒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“卻是兩家爭買一婢,各不相讓,以致毆傷人命。”
2.對婦女戲侮之稱。
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威王勃然怒曰:‘叱嗟,而母婢也。’”
《百喻經·夫婦食餅共為要喻》:“其夫拍手笑言:‘咄,婢!我定得餅,不復與爾。’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狐夢》:“二娘奪罵曰:‘猾婢!何時盜人履子去,怪道足冷冰也!’”
3.古代婦女的謙稱。參見“婢子”。
阅读:16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