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理
1.通曉事理。
《易·坤》:“君子黃中通理。”
三國魏曹操《議復肉刑令》:“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,使平斯事乎?”
《平妖傳》第五回:“你兒子忒不通理,做出恁般手腳。”
2.共通的道理。
《三國誌·蜀誌·秦宓傳》:“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說,甚是通理。”
《南史·徐羨之傳》:“臣以為法律之外,尚弘通理,母之即刑,由子明法。”
宋曾鞏《正長各舉屬官誥》:“蓋上下之體相承,如此以周天下之務,此古今之通理也。”
3.猶統理。
漢荀悅《漢紀·成帝紀四》:“臣聞天生蒸民,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。”
宋王禹偁《與馮伉書》:“今有商於之命,而親友間往往相唁,誠以閤下通理是郡也。”
4.連通的紋理。
唐白居易《雲居寺孤桐》詩:“直從萌芽拔,高自毫末始。四面無附枝,中心有通理。”
阅读:11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