崖
崖字的筆畫:11畫;
yá
〡ㄚˊ
〔《廣韻》五佳切,平佳,疑。〕
〔《廣韻》魚羈切,平支,疑。〕
1.山或高地陡立的側面。
漢馬融《長笛賦》:“惟籦籠之奇生兮,於終南之陰崖。”
唐韋應物《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》詩:“攀崖復緣澗,遂造幽人居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題敘:“面對著黑壓壓的終南山,下堡村座落在黃土高原的崖底下。”
2.岸邊。
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玉在山而草木潤,淵生珠而崖不枯。”
楊倞註:“崖,岸。”
漢揚雄《解嘲》:“譬若江湖之崖,渤澥之島,乘雁集不為之多,雙鳧飛不為之少。”
晉木華《海賦》:“於是禹也,乃鏟臨崖之阜陸,決陂潢而相沷。”
3.邊際;界域。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,望之而不見其崖,愈往而不知其所窮。”
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鑿汙池之深,肆畛崖之遠。”
高誘註:“崖,垠也。”
4.引申為約束。參見“崖檢”。
5.謂人性格孤高。
宋曾鞏《館中祭丁元珍文》:“子之為人,渾厚平易,不阻為崖,不巧為機。”
《宋史·張詠傳》:“自號乖崖,以為‘乖’則違眾,‘崖’不利物也。”參見“崖然”。
6.見“崖崖”。
7.見“崖柴”。
阅读:176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