硃批諭旨
(硃批諭旨,朱批諭旨)
清制,內外奏章或特降之旨,由皇帝用朱筆批示,以示出於親筆。
《四庫全書總目·史部十一》有《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》三百六十卷。亦省作“硃批”、“硃諭”。
《四庫全書總目·史部十一·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》:“所載臣工奏摺,凡二百二十三人。多者以一人分數冊,少者以數人合一冊。所奉硃批,一一恭錄。”
清龔自珍《乙丙之際箸議第十九》:“乾隆初,有言東南之土肌理橫,故宜水;西北之土肌理直,故不宜水。硃批曰:‘所奏情形是。’於是積數年之疑豁然矣。”
崇彜《道鹹以來朝野雜記》:“琦公(琦善)遞親供時,隨呈黃摺匣一扣,內皆宣宗親筆硃諭。”
燕谷老人《續孽海花》第四六回:“不多一會兒,就硃諭下來,叫老爺回籍。”
歐陽予倩《忠王李秀成》第三幕:“一來有許多話寫不明白,二來上一個奏摺,要起草稿,要謄正,送進宮來,等候朱批;主上有什麽要問的地方,再下詔書,秀成再上奏摺,這樣一來,就要半個月。”
阅读:11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