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
制字的筆畫:8畫;
(參見製)
zhì
ㄓˋ
〔《廣韻》征例切,去祭,章。〕
“剬”的今字。
1.依式剪裁;斷切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制而用之謂之法。”
孔穎達疏:“言聖人裁制其物而施用之。”
《韓非子·難二》:“管仲善制割,賓胥無善削縫,隰朋善純緣,衣成,君舉而服之。”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賢主之用人也,猶巧工之制木也。”
高誘註:“制,裁也。”
2.造作。
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:“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可使制梃,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。”
趙岐註:“制,作也。”
《老殘遊記》第十回:“幾案也全是古藤天生的,不方不圓,隨勢制成。”
3.制裁;制服。
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上貳代舉,下貳代履,周旋變動,以役心目,故能治事,以制百物。”
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武王卒三千人,革車三百乘,制紂於牧野。”
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:“燕國小,辟遠,力不能制,於是屈身下士,先禮郭隗以招賢者。”
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八:“蜈蚣小於蛇矣,而能制蛇。蜘蛛小於蜈蚣矣,而能制蜈蚣。物豈專以小大為強弱哉!”
4.控制。
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吾以子見天子,令子為上卿,制晉國之政。”
《晉書·賀循傳》:“循辭以腳疾,手不制筆,又服寒食散,露髮袒身,示不可用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因欲畫山海關以西,漢人制之;遼河以東,我制之。滿漢各自為國。”
5.斷絕;禁止。
《書·酒誥》:“農父若保,宏父定辟,矧汝剛制於酒。”
孔傳:“列國諸侯三卿慎擇其人而任之,則君道定,況汝剛斷於酒乎。”
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:“夫馬之為草駒之時,跳躍揚蹄,翹尾而走,人不能制。”
高誘註:“制,禁也。”
唐韓愈《送靈師》詩:“官吏不之制,紛紛聽其然。”
6.制定。
《易·節》:“《象》曰:澤上有水,節,君子以制數度,議德行。”
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時年饑兵興,操表制酒禁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方今制祿,大抵皆薄。”
7.遵從。
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知者作法,而愚者制焉;賢者更禮,而不肖者拘焉。”
《淮南子·氾論訓》:“夫聖人作法,而萬物制焉。”
高誘註:“制,猶從也。”
8.著述;創作。
三國魏曹植《與楊德祖書》:“昔尼父之文辭,與人通流。至於制《春秋》,遊夏之徒,乃不能措一辭。過此而言不病者,吾未之見也。”
晉石崇《〈思歸引〉序》:“尋覽樂篇,有《思歸引》。儻古人之情,有同於今,故制此曲。”
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五幕:“文姬夫人她做詩,總是連譜一道制的。”
9.法度;制度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越國而問焉,必告之以其制。”
鄭玄註:“制,法度。”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營都立宮,定制修文。”
《東周列國誌》第十三回:“‘女有室,男有家,’古之制也。”
毛澤東《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》一:“在人民內部是實行民主集中制。”
10.體制;樣式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弓長六尺有六寸,謂之上制,上士服之;弓長六尺三寸,謂之中制,中士服之;弓長六尺,謂之下制,下士服之。”
鄭玄註:“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此弓。”
《南史·齊豫章文獻王嶷傳》:“訊訪東宮玄圃,乃有柏屋,制甚古拙。”
唐柳宗元《終南山祠堂碑》:“祗飾祀事,考視祠制,以為棟宇不稱,宜有加飾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元仁宗延祐七年》:“丁酉,詔各郡建帝師帕克斯巴殿,其制視孔子廟有加。”
11.指帝王的命令。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國君死社稷,大夫死眾,士死制。”
鄭玄註:“制,謂君教令,所使為之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臣等昧死上尊號,王為‘泰皇’,命為‘制’,令為‘詔’。”
裴駰集解引蔡邕曰:“制書,帝者制度之命也。其文曰‘制’。”
唐張九齡《上張燕公書》:“今登封沛澤,千載一時,而清流高品,不沾殊恩,胥吏末班,先加章黻,但恐制出之日,四方失望。”
12.古代喪服的禮制。
《禮記·喪服四制》:“喪有四制,變而從宜,取之四時也。”後指父母喪事。
唐韓愈《順宗實錄一》:“請制,內遇祭輟樂,終制用樂。”
《古今小說·陳禦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誰知廉憲在任,一病身亡。
學會扶柩回家,守制三年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四回:“姑娘因在制中,不過年節。”
13.古之長度單位。一丈八尺為“制”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八政:飲食、衣服、事為、異別、度、量、數,制。”
鄭玄註:“制,布帛幅廣狹也。”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終歲,布帛取二制焉。”參見“制幣”。
14.古代農業生產的組織單位。
《管子·乘馬》:“邑成而制事,四聚為一離,五離為一制,五制為一田,二田為一夫,三夫為一家。”
15.古邑名。故址在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。
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制,巖邑也。”
16.姓。
漢初有制氏。見《萬姓統譜·霽韻》。
17.同“製”。
阅读:386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