呈
呈字的筆畫:7畫;
I
chéng
ㄔㄥˊ
〔《廣韻》直貞切,平清,澄。〕
1.顯現;顯露。
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味之所味者嘗矣,而味味者未嘗呈。”
殷敬順釋文:“呈,示見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龍圖獻禮,龜書呈貌。”
前蜀魏承班《玉樓春》詞:“輕斂翠蛾呈皓齒,鶯囀一枝花影裏。”
清王慧《山陰道中》詩:“紛紛紅復碧,相引呈異姿。”
2.送上,呈報。
《晉書·石季龍載記上》:“邃以事為可呈呈之,季龍恚曰:‘此小事,何足呈也。’時有所不聞,復怒曰:‘何以不呈?’”
《周書·宗懍傳》:“使制《龍川廟碑》,一夜便就,詰朝呈上。”
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三:“吏取韻書以呈。”
王西彥《一個小人物的憤怒》:“雖說續假的簽呈又給代呈上去了,能不能夠被批準,還是一件不可預料的事情。”
3.舊時的上行文書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三回:“老爹,我而今就寫呈去首。”參見“呈文”、“呈紙”。
4.控告。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七四回:“如今咱這縣裏大爺吃虧不肯打光棍,叫相公們往府裏呈他去。”
5.通“程”。限額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上至以衡石量書,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得休息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言表章奏請,秤取一石,日夜有程期,不滿不休息。”
6.通“程”。準則,法則。
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名有三科,法有四呈。”
《隸續·冀州從事郭君碑》:“自古皆死,先民有呈。”
7.用同“承”。參見“呈頭”。
8.姓。
《古今印藪》有呈紳。
II
chéng
ㄔㄥˊ
〔《廣韻》直正切,去勁,澄。〕
自衒。參見“呈身”。
III
chěng
ㄔㄥˇ
〔《集韻》醜郢切,上靜,徹。〕
通“逞”。
恣意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“淫刑以逞”唐陸德明釋文:“呈,敕景反,本或作呈。”
阅读:143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