鑠金
(鑠金,鑠金)
1.熔化金屬。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鑠金以為刃,凝土以為器。”亦指熔化的金屬。
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布帛尋常,庸人不釋;鑠金百溢,盜跖不掇。不必害,則不釋尋常;必害手,則不掇百溢。”
陳奇猷集釋:“《說文》:‘鑠,銷金也。’案正在銷之金,溫度甚高,故盜跖不取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詔聖》:“夫鑠金在鑪,莊蹻不顧;錢刀在路,匹婦掇之。”一說指精美的金子。
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鑠金百溢,盜跖不搏者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《爾雅》:‘鑠,美也。’言百溢之美金在於地,雖有盜跖之行,亦不取者,為其財多而罪重也。”
2.謂傷人的讒言。
《楚辭·九章》:“故眾口其鑠金兮,初若是而逢殆。”
王逸註:“言眾口所論,萬人所言,金性堅剛,尚為銷鑠,以喻讒言多,使君亂惑也。”
唐司空圖《狂題》詩之三:“交疏自古戒言深,肝膽徒傾致鑠金。”
明王錂《春蕪記·宴賞》:“事喜敗而忌成,言鑠金而銷骨。”
清陳夢雷《東行口占》之三:“鑠金祗為招群忌,投杼何當慰母疑。”
阅读:103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