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某

某字的筆畫:9畫;

I

m·u

ㄇㄡˇ

〔《廣韻》莫厚切,上厚,明。〕

1.指一定的不明說的人或事物。

《書·金縢》:“惟爾元孫某,遘厲虐疾。”

孔傳:“元孫,武王。某,名。臣諱君故曰某。”
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問品味,曰:‘子亟食於某乎?’問道藝,曰:‘子習於某乎,子善於某乎?’”

《漢書·項籍傳》:“有一人不得官,自言。

梁(項梁)曰:‘某時某喪,使公主某事,不能辦,以故不任公。’眾乃皆服。”
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烏提督》:“宗室某,首先逃遁,徐中丞避兵東昌,賊遂猖獗。”

2.用在姓氏後,單指名;或用在“子”字前單指姓;用在“甫”字前單指表字。

清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附《小浮梅閑話》:“故兩人交好,為趙某所忌。”參見“某子”、“某甫”。

3.指不定的不說明的人或事物。

唐韓愈《諱辯》:“漢諱武帝名徹為通,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。”
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一:“生在某一種文化中的人,未必知道那個文化是什麽,像水中的魚似的,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麽水。”

4.指代失傳的或忘記的人名或時、地等。

《公羊傳·宣公六年》:“趙盾顧曰:‘吾何以得此於子?’曰:‘子某時所食活我於暴桑下者也。’”何休註:“某時者,記傳者失之。”

《後漢書·南匈奴傳》:“單於居車兒立二十五年薨,子某立。”

李賢註:“凡言‘某’者,史失其名,故稱‘某’以記之。”

5.自稱之詞。指代“我”或本名。舊時謙虛的用法。
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君使士射,不能,則辭以疾,言曰:‘某有負薪之憂。’”
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始大人常以臣無賴,不能治產業,不如仲力。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?”唐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大夫曰:‘先生有以自老,無求於人,其肯為某來邪?’”

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五回:“關某若知皇叔所在,雖蹈水火,必往從之。”京劇《烏龍院》第一場:“晁蓋:‘某,托塔天王晁蓋。’”

6.通“謀”。謀求;謀略。

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戒賓曰:‘某有子,某將加布於其首,願吾子之教之也。’”鄭玄註:“古文某為謀。”

睡虎地秦墓竹簡《為吏之道》:“戒之戒之,言不可追;思之思﹝之﹞,某不可遺。”

II

méi

ㄇㄟˊ

〔《集韻》謨杯切,平灰,明。〕

“梅”的古字。

《說文·木部》:“某,酸果也。”

段玉裁註:“許意某為酸果正字……以許書律群經,則凡酸果之字作梅,皆假借也;凡某人之字作某,亦皆假借也。假借行而本義廢,固不可勝數矣。”

阅读:1383

●某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