蹉
蹉字的筆畫:16畫;
cuō
ㄘㄨㄛ
〔《廣韻》七何切,平歌,清。〕
1.岔路;小路。
《古文苑·王褒〈僮約〉》:“歸都擔枲,轉出旁蹉。”
章樵註:“負販出小路。”
2.失足跌倒;傾倒。
唐韓愈《讀東方朔雜事》詩:“簸頓五山踣,流漂八維蹉。”
錢仲聯集釋引《廣雅》:“蹉,跌也。”
元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一摺:“恰便似一箇飛蛾兒,急颭颭來投火,這的是他自攬下一頭蹉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五:“隻道是老人家腳蹉,自跌死了的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“不覺一腳蹉了個空,半截身子掉下塘去。”
3.搓揉;踐踏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胡荽》:“欲種時,布子於堅地,一升子與一掬溼土和之,以腳蹉,令破作兩段。”
《三國誌平話》卷中:“吾將一百萬軍,千員名將,蹉碎樊城、辛冶,連荊州都取!”
4.失誤;差錯。
漢揚雄《並州牧箴》:“宗周罔職,日用爽蹉。”
宋梅堯臣《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》:“古聖規模猶可法,眾賢馳騁必無蹉。”
明馮夢龍《新灌園·太史家闈》:“論老身看將起來,此姻緣不蹉。”
5.過;趕路。
晉張華《輕薄篇》:“孟公結重關,賓客不得蹉。”
宋楊萬裏《竹枝歌》之二:“一人唱了千人和,又得蹉前五裏程。”
6.事物的上下相對應的位置發生錯動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養牛馬驢騾》:“齒,左右蹉,不相當,難禦。”
《太平廣記》卷四一八引唐顏師古《大業拾遺記·蔡玉》:“至夜,雷雨大霪,至晚方霽。後看殿柱根,乃蹉半寸許,不當本處。”
7.傾斜;下墜。
唐許渾《將度故城湖阻風夜泊永陽戍》詩:“行盡青溪日已蹉,雲容山影水嵯峨。”
宋張元幹《浣溪沙·詠木香》詞:“睡起中庭月未蹉,繁香隨影上輕羅。”
清褚人穫《堅瓠十集·吳歌》:“約郎約到月上時,看看等到月蹉西。”
阅读:115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