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
吐字的筆畫:6畫;
I
t·
ㄊㄨˇ
〔《廣韻》他魯切,上姥,透。〕
1.使物從口中出來。
《荀子·賦篇》:“冬伏而夏遊,食桑而吐絲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公於是獨往食,輒含飯著兩頰邊。還,吐與二兒。”
宋孔平仲《觀瀑》詩:“鯨噓鼇噫蛟吐涎,龍呼其儔相後先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六回:“隻見樹影裏一個人探頭探腦,望了一望,吐了一口唾,閃入去了。”
康濯《水滴石穿》第一章:“不管你手上提的,嘴裏吐的,奶頭上擠的,能喝的我都要。”
2.唾棄;拋棄。
馬總《意林》卷一引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懽,後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
3.口說,陳說。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宜發明詔,吐德音,援近宗室,親而納信。”
唐孟郊《老恨》詩:“有時吐向床,枕席不解聽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九十回:“這個郎君,也早合當倒運,就吐實話泄機與他,到吃婆娘哄賺了。”
梁啟超《新中國未來記》第四回:“晚上請到我房裏頭暢談半夕,彼此吐吐心事何如?”張天翼《脊背與奶子》六:“楞了好會兒,他才結裏結巴吐出了他那主意。”
4.呈露,呈現。
宋孫覿《梅花》詩:“夢斷酒醒山月吐,一枝疏影臥東窗。”
清黃景仁《鵲踏枝·寄龔梓樹》詞:“三五冰輪簷際吐,為問驚烏,今夜棲何處?”參見“吐瑞”、“吐白”。
5.長出,生出。
漢王逸《九思·守誌》:“桂樹列兮紛敷,吐紫華兮布條。”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大覺寺》:“至於春風動樹,則蘭開紫葉;秋霜降草,則菊吐黃花。”
唐雍陶《和劉補闕秋園寓興》之四:“疏篁抽晚筍,幽藥吐寒芽。”
魯迅《野草·風箏》:“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,早的山桃也多吐蕾。”
6.散發;發出。
《文選·班固〈東都賦〉》:“嶽脩貢兮川效珍,吐金景兮歊浮雲,寶鼎見兮色紛紜。”
呂延濟註:“景,光也。言鼎之光色歊然出雲而紛紜焉。”
唐李白《明堂賦》:“含佳氣之青蔥,吐祥煙之鬱嵂。”
宋劉光祖《江城子·梅花》詞:“暮雲黃,月微茫,隻有梅花,依舊吐幽芳。”
艾蕪《紅艷艷的罌粟花》:“天空中也有明星,閃現在這裏那裏,吐出光輝。”
7.抒發;抒寫。
晉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其奏樂也,則木石潤色;其吐哀也,則淒風暴興。”
宋智圓《送庶幾序》:“道既得之於心矣,然後吐之為文章。”
魏鋼焰《寶地--寶人--寶事》:“正是:活龍王笑吐萬行詩,妙詩絕句滿田流。”
8.亮出;擺出。
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二回:“王慶也吐箇勢,喚做蜻蜓點水勢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“隻見那瘦子緊了緊腰轉向南邊,向著那女子吐了個門戶,把左手攏住,右拳頭往上一拱,說了聲‘請’。”
9.姓。
隋有吐萬緒。見《隋書》本傳。
II
tù
ㄊㄨˋ
〔《廣韻》湯故切,去暮,透。〕
1.嘔吐。
《後漢書·方木傳下·華佗》:“又有一郡守篤病久,佗以為盛怒則差……留書罵之。太守果大怒,令人追殺佗,不及,因瞋恚,吐黑血數升而愈。”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·嘔吐噦總括》:“有物有聲謂之嘔,有物無聲吐之徵,無物有聲噦乾嘔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咬鬼》:“伏而嗅之,腥臭異常,翁乃大吐。”
曹禺《日出》第一幕:“張先生說十分對不起您,喝醉了,跑到您房裏來,吐了您一床。”
2.指吐出之物。
《魏書·元子華傳》:“子華母房氏,曾就親人飲食,夜還大吐,人以為中毒,甚憂懼,子華遂掬吐盡噉之,其母乃安。”
3.喻被迫退還(侵吞的財物)。
沙汀《航線》:“還要命麽?他把錢吐出來就是了呀!”
阅读:249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