瀆
簡體瀆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瀆字筆畫:18畫。
(瀆,瀆)
I
dú
ㄉㄨˊ
〔《廣韻》徒谷切,入屋,定。〕
“竇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溝渠。
《論語·憲問》:“﹝管仲﹞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?”
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彼尋常之汙瀆兮,豈能容吞舟之魚!”
《梁書·徐勉傳》:“瀆中並饒菇蔣,湖裏殊富芰蓮。”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兵智·賀若弼》:“賀若弼諜謀攻京口,先以老馬多,買陳船而匿之,買敝船五六十艘,置於瀆內,陳人覘之,以為中國無船。”
清唐孫華《官米行》:“去年霪潦歲不熟,惵惵窮民在溝瀆。”
2.江河大川。
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中古之世,天下大水,而鯀禹決瀆。”
《釋名·釋水》:“天下大水四,謂之四瀆,江、河、淮、濟是也。”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漳瀆》:“﹝漳水﹞發源潞州,東赴滄海,有踰淮濟,合著瀆名,請以漳水為一瀆。”
《清史稿·聖祖紀一》:“癸未,滇遣官告祭嶽瀆、古帝陵、先師闕裏。”
3.指瀆谷水。
《文選·潘嶽〈西征賦〉》:“行乎漫瀆之口,憩乎曹陽之墟。”
李善註引《水經註》:“橐水出橐山,北流出谷,謂之漫澗,與安陽溪水合,又西經陝縣故城南,又合一水,謂之瀆谷水。”
4.見“瀆山”。
5.濫;過度;煩瑣。
《禮記·緇衣》:“好賢如《緇衣》,惡惡如《巷伯》,則爵不瀆而民作願,刑不試而民鹹服。”
孔穎達疏:“瀆,濫也。”
《明史·顧大章傳》:“帝以大章瀆辨,稍奪其俸,大章遂引歸。”
《清史稿·高宗紀一》:“以雲南布政使陳宏謀瀆奏本省墾務,下部嚴議。”
梁啟超《外債平議》:“與其簡而漏,毋寧瀆而明。”
6.敗亂;混雜。
《逸周書·文酌》:“七事:一騰咎信誌,二援拔瀆謀,三聚疑沮事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瀆,敗亂也。”
《韓非子·八經》:“廢置無度則權瀆,賞罰下共則威分。”
宋石介《上蔡副樞密書》:“尊卑有法,上下有紀,貴賤不亂,內外不瀆,風俗歸厚,人倫既正,而王道成矣。”
7.通“瀆”。褻瀆,輕慢。
《易·蒙》:“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”
漢蔡邕《陳太丘碑文》序:“交不諂上,愛不瀆下。”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十:“諸侯將薨,必遷於路寢,不死於婦人之手,非惟不瀆,亦以絕婦寺矯命之禍也。”
清唐甄《潛書·全學》:“智足於戰,未善也,戰不可瀆也。”
8.通“黷”。貪求;玷汙。
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晉有羊舌鮒者,瀆貨無厭。”
楊伯峻註:“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雲:‘瀆又為黷。’黷貨謂貪求財物汙辱其身。”
漢劉向《列女傳·柳下惠妻》:“柳下惠處魯三黜而不去,憂民救亂,妻曰:‘無乃瀆乎?’”
《金史·彀英傳》:“初,彀英宿將恃功,在南京頗瀆貨,不恤軍民。”
9.姓。
漢有瀆弘之。
II
dòu
ㄉㄡˋ
〔《集韻》大透切,去候,定。〕
通“竇”。
洞穴。
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﹝鄭伯有﹞晨,自墓門之瀆入。”
杜預註:“墓門,鄭城門。”
楊伯峻註:“瀆借為竇,出水穴。”
《荀子·正論》:“今人或入其央瀆,竊其豬彘。”
劉師培校釋:“瀆,當作竇,古通。央字從大,兼有大義,蓋穴之大者名央竇也。”
阅读:8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