哨
哨字的筆畫:10畫;
I
shào
ㄕㄠˋ
〔《集韻》所教切,去效,生。〕
1.細長。
2.巡邏;偵察。
《元史·李楨傳》:“憲宗命楨率師巡哨襄樊。”
《明史·石彪傳》:“與參將張鵬等哨磨兒山。”
《英烈傳》第十三回:“探子哨知信息,報與趙普勝。”
3.古代軍事術語。泛稱戰陣的兩翼或軍隊的一支、一隊。
《宋史·宋琪傳》:“左右哨各十指揮,是二十將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九一回:“宋江傳令李俊等領水兵六百,分為兩哨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四九回:“隨後有百十個小妖,一個個輪槍舞劍,擺開兩哨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九:“惠齡奏官兵分三哨,殲襄賊三千於趙家岡。”
4.古代軍隊編制單位。
明永樂時分步騎軍為中軍、左右掖、左右哨,合為五軍。
清鹹豐後立勇營,其制以百人為哨,三哨為一旗,五哨為一營。
5.崗哨。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五》:“有哨當澗東坡上,是為龍馬哨,有哨無人。”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九章:“滿渠裏隔幾十步就是一個哨。”
6.謂設崗哨看守。
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一章:“牢房的門窗這麽堅固,慢說還有人哨著,就是沒人哨也甭想跑出人去。”
7.圍場;獵區。
《清續文獻通考·王禮十二》:“今歲值有閏月,哨內已降霜雪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十:“初,上行獮至伊瑪圖,將進哨,忽山潦驟發,遂旋蹕。”參見“哨鹿”。
8.用竹、木、陶土、金屬或塑料等製成的能吹響的器物。
《宋史·外國傳一·夏國上》:“懌為先鋒,見道傍置數銀泥合,封襲謹密,中有動躍聲,疑莫敢發,福至發之,乃懸哨家鴿百餘,自合中起,盤飛軍上。”
清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·花兒市》:“凡放鴿之時,必以竹哨綴於尾上,謂之壺盧,又謂之哨子。”參見“哨子”。
9.唐宋時曲調名。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樂律一》:“所謂《大遍》者,有序、引、歌……嗺、哨、催、袞、破、行、中腔、踏歌之類,凡數十解,每解有數叠者。”按,後詞曲牌有《哨遍》,本此。
10.撮口或用哨子吹出響聲。
《水滸傳》第四一回:“大哨一聲,眾多好漢都扛了箱籠家財,卻奔城上來。”
11.吹;噴。
《西遊記》第十一回:“陰風颯颯,是神兵口內哨來煙;黑霧漫漫,是鬼祟暗中噴出氣。”
12.叫;鳥叫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四摺:“行者又嚎,沙彌又哨,您須不奪人之好。”
元馬致遠《哨遍·張玉嵒草書》套曲:“喜天陰喚錦鳩,愛花香哨畫眉。”
老舍《茶館》第二幕:“還是黃鳥吧?哨的怎樣?”
13.流氓、騙子。
元孟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二摺:“他如今致命圖財,我正是自養著家生哨。”
元秦簡夫《東堂老》第一摺:“你拋撇了這醜婦家中寶,挑剔著美女家生哨。”
14.逗弄;哄弄。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八回:“我不合你‘打虎’,你哨起我來了!”
15.同“潲”。雨點因風而斜落。
元馬致遠《賞花時·孤館雨留人》套曲:“客舍駸駸過幾朝,雨哨紗窗魂欲消。”
明馮惟敏《集賢賓·秋思》套曲:“風兒寒奈何,雁兒叫怎麽,雨絲兒哨的窗兒破,冷呵呵。”
清洪昇《長生殿·雨夢》:“冷風掠雨戰長宵,聽點點都向那梧桐哨也。”
16.抽打。
元無名氏《黃鶴樓》第二摺:“小廝兒他手拏著鞭桿子他嘶嘶颼颼的哨。”
17.通“悄”。憂傷。
《隸釋·巴郡太守張納碑》:“哨然湣悼,民亦勞止。”
洪適釋:“以哨為悄。”
清姚鼐《戊午九月十四日出雲棲寺作》詩:“睠焉顧其室,哨然發中悼。”
II
xiāo
ㄒ〡ㄠ
瑣碎。
清翟灝《通俗編·聲音》:“《留青日劄》:‘哨,音消。’”參見“哨哨”。
III
xiào
ㄒ〡ㄠˋ
同“嘯”。
《宋代三次農民起義史料彙編·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·徽宗》:“臘以妖術誘之,數日之間,哨眾至數萬人。”參見“哨聚”。
IV
sāo
ㄙㄠ
〔《集韻》蘇遭切,平豪,心。〕
口作聲以嗾使狗。
《方言》第七:“秦晉之西鄙,自冀隴而西,使犬曰哨。”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一回:“把俺那老斫頭的挑唆轉了,叫他像哨狗的一般望著狂咬。”
V
qiào
ㄑ〡ㄠˋ
〔《廣韻》七肖切,去笑,清。〕
〔《廣韻》相邀切,平宵,心。〕
不正。參見“哨壺”。
阅读:167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