倡
倡字的筆畫:10畫;
I
chàng
ㄔㄤˋ
〔《廣韻》尺亮切,去漾,昌。〕
1.發聲先唱;領唱。
《詩·鄭風·蘀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:“千人倡,萬人和,山陵為之震動,川谷為之蕩波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二:“巫乃歷梯而下……與下巫舞蹈番擲,更倡叠和。”
2.引申為一般的歌唱。
《楚辭·九歌·禮魂》:“成禮兮會鼓,傳芭兮代舞,姱女倡兮容與。”
洪興祖補註:“倡,讀作唱。”
3.倡導,先導;帶頭髮動。
《書·周官》:“六卿分職,各率其屬,以倡九牧,阜成兆民。”
《漢書·陳勝傳》:“今誠以吾眾為天下倡,宜多應者。”
顏師古註:“倡,讀曰唱,謂首號令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上皇帝萬言書》:“蓋以吾至誠懇惻之心,力行而為之倡。”
清袁枚《新齊諧·顧堯年》:“顧堯年者,蘇市布衣,先以請平米價倡眾毆官,為蘇撫安公所誅者也。”徐特立《公園設立管見》:“我省教育會,倘捐其餘地作公園之用,為全省建設公園之倡,當為教育界諸公所首肯。”
4.高呼。
5.引申為宣揚。
毛澤東《論持久戰·持久戰的三個階段》:“動搖分子將大倡其妥協論。”參見“倡揚”。
6.盛。
《大戴禮記·禮三本》:“天地以合,四時以洽……江河以流,萬物以倡。”
7.能;善於。
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一引《蒼頡篇》:“倡,能也。”參見“倡辯”。
8.指歌謠。
南朝梁鍾嶸《詩品·總論》:“推其文體,固是炎漢之製,非衰周之倡也。”
II
chāng
ㄔㄤ
〔《廣韻》尺良切,平陽,昌。〕
1.古代表演歌舞雜戲的藝人。
《晏子春秋·問下四》:“今君左為倡,右為優,讒人在前,諛人在後。”
《史記·佞幸列傳》:“李延年,中山人也。父母及身兄弟及女,皆故倡也。”
《漢書·馮唐傳》:“後會趙王遷立,其母倡也。”
顏師古註:“倡,樂家之女。”
晉陸機《吊魏武帝文》:“宜備物於虛器,發哀音於舊倡。”
李善註:“倡,樂也,謂作伎人也。”
2.娼妓。
《新唐書·張延賞傳》:“﹝李晟﹞及還,以成都倡自隨,延賞遣吏奪取,故晟銜之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甲誌·古田倡》:“﹝陳築﹞為福州古田尉,惑邑倡周氏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一:“朱媚兒,秦淮倡也,歸耿章光。”參見“倡園”、“倡條”、“倡條冶葉”。
3.通“猖”。狂亂貌。
吳恭亨《諸將》詩之二:“萬馬亂行敵倡走,一軍盡墨帝無言。”參見“倡狂”、“倡獗”。
III
cháng
ㄔㄤˊ
見“倡佯”。
阅读:12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