斸
斸字的筆畫:24畫;
zhú
ㄓㄨˊ
〔《廣韻》陟五切,入燭,知。〕
1.鋤頭。
《說文·斤部》:“斸,斪斸也。”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惡金以鑄鉏、夷、斤、斸,試諸壤土。”
唐韓愈《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誌銘》:“益市耕牛,鑄鎛、釤、鉏、斸以給農之不能自具者。”
2.掘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竹》:“正月二月中,斸取西南引根並莖,芟去葉,於園內東北角種之。”
唐張碧《農父》詩:“運鋤耕斸侵星起,隴畝豐盈滿家喜。”
宋蘇軾《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》:“恣傾白蜜收五稜,細斸黃土栽三椏。”
元虞集《贈羽士費無隱》詩:“清露零零采紫芝,白雪深深斸黃獨。”
《古今小說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“裏人果然不信,忙斸土破棺,見骨節聯絡,交鎖不斷,色如黃金,方始驚異。”
3.斫,砍削。
唐牛殳《琵琶行》:“何人斸得一片木,三尺春冰五音足。”
宋楊萬裏《遠峰》詩:“誰將修月斧,斸取一尖來。”
4.刺。
宋秦觀《次韻範純夫戲答李方叔饋筍》:“楚山冬筍斸寒空,北客長嗟食不重。”
阅读:15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