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以
(無以,無以)
1.不采用。
《詩·邶風·谷風》:“采葑采菲,無以下體?”鄭玄箋:“此二菜者,蔓菁與葍之類也,皆上下可食。然而其根有美時,有惡時,采之者不可以根惡時並棄其葉。喻夫婦以禮義合,顏色相親,亦不可以顏色衰棄其相與之禮。”
唐無名氏《灌畦暇語》:“老圃曰:‘堯舜之事,不可以不察也。無以則有如秦之二世矣乎。’”
2.謂沒有什麽可以拿來;無從。
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,恐天下畔周,無以告我先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李亦學問,但不測彼之深淺,乍聞無以覈究。”
唐柳宗元《答元饒州論政理書》:“然不如是,則無以來至當之言。”
清侯方域《於謙論》:“推其意,以為非我發之,而我又非秉鈞者,天下無以專責之也。”
3.不得已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孟子對曰:‘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,是以後世無傳焉,臣未之聞也。無以則王乎?’”朱熹集註:“以、已通用。無以,必欲言之而不止也。”
阅读:212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