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笴

笴字的筆畫:11畫;

g·n

ㄍㄢˇ

〔《廣韻》古旱切,上旱,見。〕

〔《廣韻》古我切,上哿,見。〕

1.箭桿。

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阼階下之東南,堂前三笴,西面北上坐。”

鄭玄註:“笴,矢幹也。”

賈公彥疏:“案《矢人》註:‘矢幹長三尺。’是去堂九尺也。”
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燕之角,荊之幹,妢胡之笴,吳粵之金錫,此材之美者也。”

鄭玄註:“笴,矢幹也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三:“鄂爾多斯部在河套中……地宜馬駝,有麥垛山鐵可為兵,河柳可為笴。”

2.箭。
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忠誌》:“太宗虯鬚,嘗戲張弓掛矢,好用四羽大笴。”

宋蘇軾《和子由論書》:“邇來又學射,力薄愁官笴。”自註:“官箭十二把,吾能十一把箭耳。”

宋陸遊《萬裏橋上習箭》詩:“丈夫未死誰能料,一笴他年下百城。”

3.桿。
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那揭羅曷國》:“如來錫杖白鐵作鐶,栴檀為笴,寶笥盛之。”

宋無名氏《鬼董·沈翁》:“他日客復來,則戎裝乘馬,持銀笴搶,從卒負胡床叵羅,威儀甚武。”

元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四摺:“那項王可不也是腹背受敵,則被他一騎馬一笴鎗,沖突將來,殺的人人退縮,個個奔逃。”

4.見“筍笴”。

阅读:929

●笴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