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切
I
1.清貴而切近。指清貴而接近皇帝的官職。
漢劉楨《贈徐幹》詩:“誰謂相去遠,隔此西掖垣。拘限清切禁,中情無由宣。”
唐白居易《夏日獨直寄蕭侍禦》詩:“憲臺文法地,翰林清切司。”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故事一》:“舊翰林學士,地勢清切,均不兼他務。”
清吳偉業《送沈繹堂太史之官大梁》詩:“唯留詩句滿長安,清切長宜禁近官。”
2.形容聲音清亮急切。
唐王昌齡《宴南亭》詩:“城樓空杳靄,猿鳥備清切。”
宋陳師道《晚泊》詩:“清切臨風笛,深明隔水燈。”
清顧炎武《又酬傅處士次韻》:“清切頻吹越石笳,窮愁猶駕阮生車。”
3.清晰準確;真切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又詩人綜韻,率多清切;《楚辭》辭楚,故訛韻實繁。”
宋嚴羽《滄浪詩話·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》:“以禪喻詩,莫此清切。”
清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顏淵篇二十》:“尹氏之言,特發程子之意,而分貼經文,尤為清切。”
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二二:“八月十五中秋節,滿月的銀光之下,說著蟾蜍玉兔的故事,何其清切?”
II
清涼而急劇。指秋時之氣。
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“其侯清切。”
王冰註:“清,大涼也;切,急也,風聲也。”
於天星按:“秋時之氣也。”
阅读:135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