歙
歙字的筆畫:16畫;
I
xī
ㄒ〡
〔《廣韻》許及切,入緝,曉。〕
1.吸;吸進。
南朝宋鮑照《石帆銘》:“吐湘引漢,歙蠡吞沱。”
2.斂縮;收斂。
《老子》:“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。”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有一人在其上,則呼張歙之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歙,斂也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大論》:“口張而不歙,舉舌而不下。”
3.聚集。參見“歙然”。
4.和洽,安定。參見“歙然”。
5.見“歙砉”。
II
shè
ㄕㄜˋ
〔《廣韻》書涉切,入葉,書。〕
1.用同“攝”。捉持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輕詆》:“虨以手歙叔虎雲:‘酷吏。’詞色甚彊。”
2.地名。
歙縣,在今安徽省東南。
阅读:14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