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禋

禋字的筆畫:13畫;

yīn

〡ㄣ

〔《廣韻》於真切,平真,影。〕

1.祭名。升煙祭天以求福。

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厥初生民,時維姜嫄。生民如何?克禋克祀,以弗無子。”

鄭玄箋:“乃禋祀上帝於郊禖,以祓除其無子之疾而得其福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經傳之中,亦非祭天而稱禋祀者,諸儒遂以禋為祭之通名……先儒雲,凡絜祀曰禋。若絜祀為禋,不宜別六宗與山川也。凡祭祀無不絜,而不可謂皆精。然則精意以享,宜施燔燎,精誠以做,煙氣之升,以達其誠故也。”

《詩·周頌·維清》:“肇禋,迄用有成。維周之禎。”

鄭玄箋:“文王受命,始祭天而征伐也。

《周禮》:‘以禋祀祀昊天上帝。’”孔穎達疏:“引《周禮》者,《大宗伯》文。引之以證禋為祭天也。”

王國維《觀堂集林·洛誥解》:“《周禮·大宗伯》:‘以禋祀祀昊天上帝,以實柴祀日月星辰,以槱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風師、雨師。’三者互言,皆實牲於柴而燎之,使煙徹於上。禋之言煙也,殷人祀人鬼亦用此禮。”

2.泛指祭祀。
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不禋於神而求福焉,神必禍之;不親於民而求用焉,人必違之。精意以享,禋也。”

韋昭註:“潔祀曰禋。”

清顧炎武《謁周公廟》詩:“道化千年後,明禋一國中。”

阅读:981

●禋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