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袍

袍字的筆畫:10畫;

I

páo

ㄆㄠˊ

〔《廣韻》薄裒切,平豪,並。〕

亦作“袌”。

1.中式長衣的通稱。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。本為閑居之服,漢以後亦用作朝服。

《急就篇》卷二:“袍襦表裏曲領裙。”

顏師古註:“長衣曰袍,下至足跗。”

《廣雅·釋器》:“袍襡長襦也。”

王念孫疏證:“《續漢書·輿服誌》雲:‘或曰周公抱成王燕居,故施袍。’是袍為古人燕居之服,自漢以後,始以絳紗袍、皁紗袍為朝服矣。”

況周頤《蕙風詞話》卷五:“容若青袌絡鞮,佇立如有所憶,貌清臒特甚。”

2.指有夾層、內著棉絮的長衣。
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纊為繭,縕為袍。”

鄭玄註:“衣有著之異名也。纊,謂今之新綿也。縕,謂今纊及舊絮也。”

《莊子·讓王》:“曾子居衛,縕袍無表,顏色腫噲,手足胼胝。”

唐白居易《自詠老身示諸家屬》:“粥美嘗新米,袍溫換故綿。”

3.指戎衣,戰袍。

《樂府詩集·橫吹曲辭五·木蘭詩》:“脫我戰時袍,著我舊時裳。”參見“袍甲”、“袍仗”。

4.楚人稱粗布短褐為袍。

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“心有菅屩跐踦,短褐不完者”漢高誘註:“楚人謂袍為短褐大布。”

5.指包裹在蔥葉基部的皮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蔥》:“﹝翦蔥﹞若八月不止,則蔥無袍而損白……十二月盡,掃去枯葉枯袍。”

石聲漢註:“蔥葉基部,層層包裹著,稱為袍。”

II

bào

ㄅㄠˋ

〔《集韻》薄報切,去號,並。〕

亦作“袌”。

1.指衣服的前襟。

《公羊傳·哀公十四年》:“反袂拭面,涕沾袍。”

何休註:“袍,衣前襟也。”

2.懷抱。

《說文·衣部》:“袌,褱也。”

段玉裁註:“《論語》:‘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’馬融釋以‘懷抱’,即褱袌也。今字‘抱’行而‘袌’廢矣。”

清龔自珍《丙戌秋日獨遊法源寺遂經過寺南故宅惘然賦》詩:“髫年袌秋心,秋高屢逃塾。”袌,一本作“抱”。

金松岑《心聲》:“若夫席酣履適,袌獨以為至,腐音溼響,纖態仄調,讋鯨呿於哇鳴,諧鳳吹於蚓竅。”

阅读:1354

●袍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