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蕝

蕝字的筆畫:15畫;

I

jué

ㄐㄩㄝˊ

zuì

ㄗㄨㄟˋ

〔《廣韻》子悅切,入薛,精。〕

〔《廣韻》子芮切,去祭,精。〕

“蕞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古代演習朝會禮儀時束茅立於地以標位次。

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置茅蕝,設望表。”

韋昭註:“置,立也。蕝,謂束茅而立之。”

《史記·劉敬叔孫通列傳》“為綿蕞”司馬貞索隱引漢賈逵曰:“束茅以表位為蕝。”後因以指位置或標誌。

唐劉禹錫《和州刺史廳壁記》:“南瀕江,劃中流為水疆,揭旗樹蕝,十有六戍。”

宋蘇軾《東坡誌林·八陣圖》:“自山上俯視百餘丈,凡八行,為六十四蕝。蕝正圓,不見凹凸處,如日中蓋影。”

2.樹立;標示。

《新唐書·康承訓傳》:“比暮,勛至,捕覘者,知其謀,即蕝偶人,剚虛幟,而詭路襲苻離。”

唐柳宗元《故襄陽丞趙君墓誌》:“直社之北二百舉武,吾為子蕝焉。”

清龔自珍《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三》:“公有矩德,以蕝其外,正視繩行,無間其裏,必能正其人心矣。”

3.小貌。

唐虞世南《筆髓論·釋真》:“其鋒圓毫蕝,按轉易也。”

4.水草名。

《宋書·謝靈運傳》:“水草則萍藻薀菼,雚蒲芹蓀,蒹菇蘋蘩,蕝荇菱蓮。”

5.浮子,魚漂。

唐陸龜蒙《奉和襲美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》:“三泖涼波魚蕝動,五茸春草雉媒嬌。”

II

qiāo

ㄑ〡ㄠ

通“橇”。

古代在泥地上行駛的一種交通工具。

《屍子》卷下:“澤行乘舟,山行乘樏,泥行乘蕝。”

清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四載》:“橇者,徐廣雲:‘他書或作蕝。’孟康雲:‘橇如箕,摘行泥上。’”

阅读:1244

●蕝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