汙
簡體汙字的筆畫:6畫;繁體汙字筆畫:6畫。
(汙,汙)
I
wū
ㄨ
〔《廣韻》烏路切,去暮,影。〕
〔《集韻》汪胡切,平模,影。〕
亦作“汙”。
1.汙垢,髒東西。
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澤納汙,山藪藏疾。”
晉王彪之《水賦》:“湛幽邃以納汙,泯虛柔以勝堅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從登香爐峰》詩:“慚無獻賦才,洗汙奉毫帛。”
宋郭若虛《圖畫見聞誌·石橋畫》:“忽於破甕內得物如被,幅裂汙坌,觸而塵起。
涿視之,乃畫也。”
2.不清潔;骯髒。參見“汙垢”、“汙穢”。
3.弄髒;汙染。
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飯已,盡懷其餘肉持去,衣盡汙。”
《後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嶢嶢者易缺,皦皦者易汙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三回:“眾欲殺之,荀彧急止之曰:‘量鼠雀之輩,何足汙刀。’”
4.玷汙;玷辱。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竊不自聊而願忠兮,或黕點而汙之。”
王逸註:“讒人誣謗,被以惡名也。”
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王後有侍者,善舞,王幸之,王後欲令侍者與孝亂以汙之。”
唐韓愈《原道》:“入者附之,出者汙之。”
《醒世恒言·獨孤生歸途鬧夢》:“神女既有精靈,能通夢寐……遂賦一言相謝,決不敢學宋大夫作此淫褻之語,有汙神靈美名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二》:“我居圃中久……實無冶蕩蠱惑事,汝奈何汙我?”
5.沾濕;濡染。
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譬之若逃雨汙,無之而非是。”
《後漢書·段熲傳》:“血流汙野,傷和致災。”
唐李賀《神弦別曲》:“南山桂樹為君死,雲衫淺汙紅脂花。”
葉蔥奇註:“汙,猶染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七:“纔讀罷,仰面哭,淚把青衫汙。”
6.洗去汙垢。
《詩·周南·葛覃》:“薄汙我私,薄澣我衣。”
朱熹集傳:“汙,煩撋之以去其汙。”
7.鄙陋;卑下。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君子之於言,無厭。鄙夫反是。好其實,而不恤其文;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庸俗。”
楊倞註:“埤、汙皆下也,謂鄙陋也。”
《史記·日者列傳》:“吾望先生之狀,聽先生之辭,小子竊觀於世,未嘗見也。今何居之卑,何行之汙?”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一》:“事上之義,莫先於首公;為臣之汙,無甚於毀節。”
清劉大櫆《慎始》:“行乞者,世之所謂至汙而極賤也。”
8.貪贓,不廉潔。
《韓非子·奸劫弒臣》:“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,乃以貪汙之心枉法以取私利,是猶上高陵之顛,墮峻谿之下以求生,必不幾矣。”
《漢書·酷吏傳贊》:“其廉者足以為儀表,其汙者方略教道,壹切禁姦。”
《元史·泰定帝紀二》:“廣海古流放之地,請以職官贓汙者處之,以示懲戒。”如:貪官汙吏。
9.比喻繁難艱苦的事。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若子之群吏,處不辟汙,出不逃難,其何患之有?”杜預註:“汙,勞事。”
孔穎達疏:“處國之所辟者,唯有辟勞事耳,故以汙為勞事也,言事之勞身若穢之汙物也。”
10.淫亂。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陽石汙,而公孫誅。”
李善註引《漢書》:“敬聲(公孫賀子)與陽石公主私通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八回:“那婦人聽罷,哭將起來,說道:‘丈夫!我不曾有半點兒汙,如何把我休了?’”
11.特指奸汙。
《漢書·遊俠傳·原涉》:“子獨不見家人寡婦邪?始自約敕之時,意乃慕宋伯姬及陳孝婦,不幸壹為盜賊所汙,遂行淫失,知其非禮,然不能自還。”
宋周密《癸辛雜識續集·馬華父》:“華父撫諭不從,遂藏身後圃亂荷中獲免。其家人散走藏匿。
華父之妻則藏於郡吏之家,遂為所汙。”
《元朝秘史》卷八:“﹝忽闌﹞果然不曾被汙,因此成吉思甚加寵愛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一》:“官雖捕賊駢誅,然以妾已被汙,竟不旌表。”
12.衰退;衰落。
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吾先君子無所失道,道隆則從而隆,道汙則從而汙。”
鄭玄註:“汙,猶殺也,有隆有殺,進退如禮。”
唐劉知幾《史通·載文》:“國有否泰,世有汙隆。”
清方苞《書〈儒林傳〉後》:“以文學為官,始於叔孫通弟子,以定禮為選,首成於公孫弘,請試士於太常,而儒術之汙隆,自是而中判矣。”
13.低窪;凹陷。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大木百圍之竅穴,似鼻,似口,似耳,似枅,似圈,似臼,似窪者,似汙者。”
宣穎解:“汙,窊也。”
14.通“洿”。停積不流的小水;小水坑。
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潢汙行潦之水,可薦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。”
孔穎達疏引服虔曰:“水不流謂之汙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絕民用以實王府,猶塞川原而為潢汙也,其竭也無日矣。”
韋昭註:“大曰潢,小曰汙。”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汙池淵沼川澤,謹其時禁。”
楊倞註:“汙,渟水之處。”
《亢倉子·全道》:“夫尋常之汙,巨魚無所還其體,而鯢鰍為之制。”
15.同“杇”。塗飾,粉刷。參見“汙墁”。
16.用同“兀”。禿,剪短。
蔣禮鴻《敦煌變文字義通釋·釋事為》:“《劉知遠諸宮調》第十二,中呂調醉落托曲:‘兄嫂堪恨如狼虎,把青絲剪了盡皆汙。’又白:‘欲帶(戴)金冠,爭奈髮汙眉齊!’金元北音沒有入聲,‘兀’音與‘汙’相近,‘汙’就是‘兀’。”
II
yū
ㄩ
〔《集韻》邕俱切,平虞,影。〕
亦作“汙”。
1.大,誇大。
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宰我、子貢、有若,智足以知聖人,汙不至阿其所好。”
洪頤煖《讀書叢錄·孟子》:“汙,通作於。
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‘況於其身以善其君乎。’鄭註:‘於讀為迂,迂猶廣也,大也。’經典凡從‘於’之字多訓為大。此言三子言雖大而非阿其所好。”一說,汙用為“誇”之假借,義為大,誇大。見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焦循正義。
2.通“紆”。迂曲;繞彎。
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稱,微而顯,誌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汙。”
杜預註:“謂直言其事,盡其事實,無所汙曲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汙,憂於反。”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子兵法·軍爭》:“後人發,先人至者,知汙直之計者也。”
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河湯湯兮激潺湲,北渡汙兮浚流難。”
章炳麟《國故論衡·原名》:“惟其審刑名,盡而不汙,過爵名遠矣。”
III
wā
ㄨㄚ
〔《集韻》烏瓜切,平麻,影。〕
1.掘地。
三國魏阮籍《東平賦》:“崇之則成丘陵,汙之則為藪澤。”參見“汙尊”。
2.指汙尊。
唐柳宗元《同劉二十八院長寄澧州張使君八十韻》:“隱幾松為曲,傾樽石作汙。”集註引孫汝聽曰:“《禮記》:‘汙樽而杯飲。’鑿地曰汙。‘石作汙’者,以石為汙樽也。”參見“汙尊”。
阅读:276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