陷阱
I
1.為捕捉野獸或為擒敵而挖的坑穴,上面浮蓋偽裝物,踩在上面就掉到坑裡。常比喻陷害人的羅網、圈套。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人皆曰予知,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陷阱,謂坑也。穿地為坎,豎鋒刃於中以陷獸也。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夫縣法以誘民,使入陷阱。”
顏師古註:“阱,穿地以陷獸也。”
宋陸遊《初歸雜詠》:“平地本知多陷阱,群兒隨處覓梯媒。”
清戴名世《盲者說》:“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,卒蹈於網羅入於陷阱者,往往而是。”
周而復《印第安人》:“比薩羅的軍隊卻是全副武裝,事先設好陷阱。”
《後漢書·寇榮傳》:“臣思入國門,坐於胏石之上,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。而閶闔九重,陷阱步設。”
唐李白《君馬黃》詩:“猛虎落陷阱,壯士時屈厄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三》:“汝何必自投陷阱也。”
2.陷阱。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人皆曰予知,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陷阱,謂坑也。穿地為坎,豎鋒刃於中以陷獸也。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夫縣法以誘民,使入陷阱。”
顏師古註:“阱,穿地以陷獸也。”
宋陸遊《初歸雜詠》:“平地本知多陷阱,群兒隨處覓梯媒。”
清戴名世《盲者說》:“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,卒蹈於網羅入於陷阱者,往往而是。”
周而復《印第安人》:“比薩羅的軍隊卻是全副武裝,事先設好陷阱。”
《後漢書·寇榮傳》:“臣思入國門,坐於胏石之上,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。而閶闔九重,陷阱步設。”
唐李白《君馬黃》詩:“猛虎落陷阱,壯士時屈厄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三》:“汝何必自投陷阱也。”
II
1.為捕捉野獸或為擒敵而挖的坑穴,上面浮蓋偽裝物,踩在上面就掉到坑裡。常比喻陷害人的羅網、圈套。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人皆曰予知,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陷阱,謂坑也。穿地為坎,豎鋒刃於中以陷獸也。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夫縣法以誘民,使入陷阱。”
顏師古註:“阱,穿地以陷獸也。”
宋陸遊《初歸雜詠》:“平地本知多陷阱,群兒隨處覓梯媒。”
清戴名世《盲者說》:“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,卒蹈於網羅入於陷阱者,往往而是。”
周而復《印第安人》:“比薩羅的軍隊卻是全副武裝,事先設好陷阱。”
《後漢書·寇榮傳》:“臣思入國門,坐於胏石之上,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。而閶闔九重,陷阱步設。”
唐李白《君馬黃》詩:“猛虎落陷阱,壯士時屈厄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三》:“汝何必自投陷阱也。”
2.陷阱。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人皆曰予知,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陷阱,謂坑也。穿地為坎,豎鋒刃於中以陷獸也。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夫縣法以誘民,使入陷阱。”
顏師古註:“阱,穿地以陷獸也。”
宋陸遊《初歸雜詠》:“平地本知多陷阱,群兒隨處覓梯媒。”
清戴名世《盲者說》:“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,卒蹈於網羅入於陷阱者,往往而是。”
周而復《印第安人》:“比薩羅的軍隊卻是全副武裝,事先設好陷阱。”
《後漢書·寇榮傳》:“臣思入國門,坐於胏石之上,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。而閶闔九重,陷阱步設。”
唐李白《君馬黃》詩:“猛虎落陷阱,壯士時屈厄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三》:“汝何必自投陷阱也。”
阅读:134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