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撮

撮字的筆畫:15畫;

I

cuō

ㄘㄨㄛ

〔《廣韻》倉括切,入末,清。〕

〔《廣韻》子括切,入末,精。〕

1.用三指取物;抓取。
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鴟鵂夜撮蚤,察毫末。”

《敦煌變文集·燕子賦》:“雀既被鷰撮,直見鳥中王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九五回:“那人就地撮把土。”
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閑情記趣》:“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,置花心。”

沈從文《泥塗》:“到空竈裏撮了些草灰,將灰撒到濕的地上去。”

2.摘取;攝取。

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采儒、墨之善,撮名、法之要。”

《南史·儒林傳·沈文阿》:“及撰《長春義記》,多使文阿撮異聞以廣之。”

唐玄宗《〈孝經〉序》:“安得不翦其繁蕪,而撮其樞要也。”

嚴復《〈天演論〉譯例言》:“懸者,玄也,乃會撮精旨之言。”

3.聚,聚合。

《孔子家語·始誅》:“﹝少正卯﹞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。”

王肅註:“撮,聚。”

《西京雜記》卷三:“畫地成江河,撮土為山巖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樂府》:“暨武帝崇禮,始立樂府,總趙代之音,撮齊楚之氣。”
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摺:“聽說罷心懷悒怏,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。”

4.引申為拉攏,撮合。

清李漁《慎鸞交·久要》:“怎見得眾冰人,撮不的巫山就。”

5.扶持;簇擁。

《三國誌平話》卷中:“曹操得命,西北而走,至江岸,眾人撮曹公上馬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九七回:“沙僧就在府堂上把唐僧撮上馬,吆吆喝喝,一擁而出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十四回:“鳳姐下了車,一手扶著豐兒,兩個媳婦執著手把燈照著,撮擁鳳姐進來。”

6.結;束。

宋趙令畤《侯鯖錄》卷四:“﹝圓通禪師﹞作頌雲:‘誰能一日三梳頭,撮得髻根牢便休。大抵是他肌骨好,不施紅粉也風流。’”元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三摺:“再說一個海誓山盟,我便收撮了火性。”

7.演奏古樂器的一種指法。

元熊朋來《瑟賦》:“觀其指法,則秦箏多撮,琵琶多拶,空侯多擘。”

8.量器名。

9.容量單位。四圭。
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”

顏師古註引應劭曰:“四圭曰撮,三指撮之也。”

10.容量單位。六十粟。

《孫子算經》卷上:“量之所起,起於粟。六粟為一圭,十圭為一撮。”

11.容量單位。一百二十黍。

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藥量稱考》:“《藏經·方藥》雲:‘四刀匕為撮,十撮為勺,兩勺為合。則撮,百二十黍;勺,千二百黍;合,二千四百黍。’”

12.以三指一次抓取的量。泛指少量。
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今夫地,一撮土之多,及其廣厚,載華嶽而不重,振河海而不洩,萬物載焉。”

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臣意飲以芫華一撮,即出蟯可數升,病已,三十日如故。”

唐姚揆《秋日江東晚行》詩:“一撮秋煙堤上白,半輪殘日嶺頭紅。”

秦牧《土地》:“呵,一寸土,一撮土,在這種場合意義是多麽神聖!”

13.古代用以束髮並固定帽子的綢帶或布帶。

《詩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臺笠緇撮。”

毛傳:“緇撮,緇布冠也。”

陳奐傳疏:“緇為緇布冠,撮即所以固緇布冠之物,傳渾言以釋之,而學者皆不得其撮字之義。”

14.指婦女之髻。

15.繫。參見“撮囊”。

II

zuān

ㄗㄨㄢ

〔《集韻》祖官切,平桓,精。〕

1.古代一種乘載之器。

《屍子》卷下:“行塗以楯,行險以撮,行沙以軌。”

2.乘。參見“撮風”。

III

zuì

ㄗㄨㄟˋ

〔《集韻》祖外切,去泰,精。〕

項椎。

《集韻·去泰》:“撮,會撮,頭椎也。”參見“會撮”。

IV

zu·

ㄗㄨㄛˇ

量詞。用於成叢的毛髮等。

沙汀《丁跛公》:“﹝他﹞留著一撮鬍子。”

蕭乾《皈依》:“垂到額下的一撮劉海兒後面紅著一雙腫起些的眼睛。”

V

chuā

ㄔㄨㄚ

〔《集韻》初買切,上蟹,初。〕

握持。

《後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擁一郡之卒,撮冀州之眾。”

李賢註引《廣雅》:“撮,持也。”

元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摺:“撮枷稍的公吏搊搜,打道子的巡軍每葉和。”

阅读:2138

●撮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