恢
恢字的筆畫:9畫;
huī
ㄏㄨㄟ
〔《廣韻》苦回切,平灰,溪。〕
1.弘大;寬廣。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恢然如天地之苞萬物。”
《周書·李遠傳》:“幼有器局,誌度恢然。”
宋李曾伯《沁園春》詞:“消磨未去,酒量猶恢。”
2.擴大;弘揚。
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“武不可重,用不恢於夏家。”
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恢我疆宇,外博四荒。”
顏師古註:“恢,廣也。”
三國蜀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誠宜開張聖聽,以光先帝遺德,恢誌士之氣。”
宋蘇軾《永裕陵正月旦表本》:“功恢禹跡,德邁湯仁。”
郭沫若《悼念周總理》詩:“盛德在民長不沒,豐功垂世久彌恢。”
3.張開;張布。
《藝文類聚》卷八二引晉夏侯湛《芙蓉賦》:“的出艷發,葉恢花披。”
《陳書·後主紀》:“頻恢天網,屢絕三邊,元元黔庶,終罹五辟。”
宋陸遊《寒夜歌》:“誰施赤手驅蛇龍,誰恢天網致鳳麟。”
4.周備。
《呂氏春秋·君守》:“有識則有不備矣,有事則有不恢矣。”
高誘註:“恢,亦備也。”
5.恢復,收復。
《水滸傳》第一一一回:“次日,邢政引軍來恢奪潤州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十三:“﹝康熙﹞十八年,吳三桂死,大軍進恢漢中。”
6.虛誇不實。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八觀》:“故好聲而實不充則恢。”
劉炳註:“恢,迂遠於實。”
7.同“詼”。參見“恢諧”。
阅读:11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