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臉
(鬼臉,鬼臉)
1.醜陋的面孔。
《水滸傳》第四七回:“這個兄弟姓杜名興,祖貫是中山府人氏,因為他面顏生得粗莽,以此人都叫他做‘鬼臉兒’。”
2.仿照人物臉形製成的面具。
《紅樓夢》第三六回:“﹝賈嗇﹞便拿些穀子,哄的那個雀兒果然在那戲臺上亂串,啣鬼臉、旗幟。”
清《談徵·事物部·鬼臉鬼頭》:“《物原》:‘季鹹造假面子。’《西京賦》曰:‘總會仙倡,戲豹舞熊。白虎鼓瑟,蒼龍吹笙。’註曰:‘皆為假頭也。’假作其形,即今鬼臉兒。”
許傑《慘霧》上:“那些跳著玩的小孩,立刻套上一副駭異的鬼臉。”
3.滑稽的或醜惡的面部表情。
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內中單喜歡得那幾個不容他管庫的令史,一味說清話,做鬼臉,喜談樂道。”
明徐學謨《歸有園麈談》:“乘勢作威者,如大人裝鬼臉以駭小兒,背地則收下。”
巴金《秋》二:“他對他們做了一個鬼臉,露出舌頭又縮回去。”
4.喻虛偽的表面。
魯迅《花邊文學·“徹底”的底子》:“弄文藝的人,如果遇見這樣的大人物而不能撕掉他的鬼臉,那麽文藝不但不會前進,並且隻會萎縮,終於被他消滅的。”
洪深《少奶奶的扇子》第二幕:“我知道現在鬼臉已經抓破了,以後子明無論怎樣待你好,你總忘不了他是哄你騙你的。”
阅读:137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